伯南克恐難輕言QE3

2011-08-26 09:06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王思羽

  全球金融市場的目光投向了美國小鎮傑克遜霍爾,本週末,全球央行峰會將在這裡召開,市場期待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在會上給出是否啟動新一輪量化寬鬆政策的線索。畢竟去年此時,QE2就是從這裡起航。

  不過這一次,市場或許要做好失望的準備。考慮到政策推出環境和必要性都較去年有所改變,QE2執行效果也存在較大爭議,美聯儲很可能不會爽快地“祭出”QE3,而是選擇進行一段時間的政策觀察。即便美聯儲最終重走老路,新一輪量化寬鬆的力度也可能相當有限。

  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時,金融市場一度陷入巨大恐慌,流動性瞬間出現“真空”狀態。危難之際,美聯儲啟動了第一輪量化寬鬆政策(QE),購買總額1.55萬億美元美國國債和“兩房”機構債券,對解凍資金市場、挽救美國經濟起到了重要作用。2010年中,美國經濟再現疲態,通縮陰影漸顯,美聯儲再度出手,實施第二輪量化寬鬆(QE2),買入6000億美元國債。

  相比之下,當前的美國信貸市場和經濟環境出現重大變化,支撐新一輪量化寬鬆的“門檻”已然抬高。

  一方面,儘管主權信用評級遭降,但美國國債收益率不升反降。這意味著融資成本上升從而拖累經濟復蘇的擔憂沒有成為現實,市場恐慌性緊縮的局面沒有出現。另一方面,相比于QE2推出前1.1%左右的水準,目前美國通脹率高至3.6%,即便剔除能源和食品因素,核心通脹率漲幅也達1.8%。可以説,美國面臨的通縮風險已經遠離,取而代之的是通脹風險。

  在經歷QE2的變相失敗後,美聯儲也不得不斟酌量化寬鬆加碼可能産生的副作用。

  首先,擴大國債購買規模確實會進一步壓低國債收益率,從而壓低整體市場利率水準,刺激投資擴張。但是,眼下美國利率水準已經處於低位,並沒有激發起大型金融機構借貸以及企業和個人擴大消費開支的意願。相反,由於經濟前景黯淡,房價持續縮水,企業和個人擴大開支遲緩。因此即便QE3能夠降低資金成本,推動經濟復蘇的願景恐怕也難實現。

  其次,由於全球貨幣政策進程兩極分化,美國大筆“印鈔”創造出的大量流動性將蜂擁至新興經濟體。一方面,大筆新增資金外溢將令美聯儲為美國經濟“輸血”的初衷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會推升新興經濟體通脹水準,從而加劇美國輸入型通脹壓力。

  第三,通脹上行預期將加重消費者負擔,削弱消費者信心,從而進一步拖累經濟增長。

  過去三年裏,每每市場出現危機之際美聯儲都會扮演“救世主”的角色,但長期依賴“印鈔”救市已經讓美聯儲面臨失去信用的巨大風險。如果QE3與QE2一樣起不到明顯效果,是不是還要繼續推出QE4、QE5,乃至QEn?持續為量化寬鬆加碼,最終誰來拯救背負巨大資産負債表的美聯儲?

  事實上,美聯儲已經為刺激經濟增長投入了大筆資金,繼續追加債券購買規模的效力只能遞減,接下來真正需要做的更多應該是修補市場信心。而此時推出QE3,無疑將令美國企業和消費者對經濟增長和消費的信心進一步受到打擊,結果將適得其反。(記者 楊博)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