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債協議達成難成股市利好 新興市場或"被通脹"

2011-08-02 10:08     來源:新華網     編輯:王思羽

  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將面臨“被通脹”

  美國東部時間7月31日晚間(北京時間8月1日上午),美國總統奧巴馬宣佈,兩黨領袖達成協定,同意上調債務上限,避免政府債務違約風險。這一消息讓之前擔心美國債務違約而下跌的股市“一改愁容”,當日亞太股市普遍上漲,歐洲股市也高開。北京時間8月1日晚間,美國三大股指紅盤高開,開盤5分鐘內的漲幅一度超過1%。不過,透過當日漲幅有限的A股及美歐股市的震蕩可發現,美國兩黨就債務談判達成協定,意味著通脹“猛獸”或再次襲來,這對股市未必是好事情。

  美國兩黨的談判在最後一刻達成協定,避免了令市場恐懼的債務違約。這個結果並不意外,既然雙方各有算盤,豈會輕易提前做出讓步,難免討價還價到最後一刻。其實,投資者很清楚美國兩黨叫板雖兇,但底氣並不足。正如專家所指出,“誰也沒有勇氣承擔罵名——製造美國歷史上首次標準意義上的債務違約。”

  在債務違約風險的擔憂下,上週全球金融市場受到負面影響,美股經歷今年以來最慘的一週,美國三大股指單周跌幅均為4%左右。其中,道瓊斯工業指數日K線圖上走出“六連陰”。歐洲股市及亞太股市看慣了美股的臉色,更何況擔心自己的經濟受到債務違約的衝擊。如今,美債之爭達成協定,避免美國未來8至12個月再度面臨債務危機,股市的第一反應是將其視作利好。8月1日,亞太股市普遍上漲,其中,日經225指數上漲1.34%,韓國股市上漲1.83%,恒生指數上漲0.99%。

  值得注意的是,在股市聞訊上漲的同時,投資者意識到美債危機事件的本身對股市利好有限,有的股指表現為高開低走。例如,1日恒生指數衝高回落,以陰線收盤;法國和德國主要股指高開後回落明顯。此外,1日的美國三大股指開盤半小時後由漲轉跌。相比之下,A股的漲幅十分有限,上證指數只是上漲2.05點,漲幅為0.08%。

  投資者的擔心非常明顯,美國債務上限頻繁上調,2002年以來上調了十次,其中奧巴馬上任以來已三次提高債務上限,這意味著美國兩黨達成協定,化解的只是一定時間內的債務危機。從美國經濟及世界經濟存在的問題與挑戰來看,誰也不敢保證美國債務上限的上調就此畫上句號。對新興經濟體來説,一方面不希望看到美國發生債務違約,希望美國仍可保住現有的信用評級;另一方面,將承受美國債務上限上調帶來的影響,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將面臨 “被通脹”。

  美國兩黨達成協定同意上調債務上限,預示著美國繼續開動“印鈔機”,將進一步推高全球大宗商品的價格,從而加劇新興市場國家的通脹形勢。

  在當前經濟增長的背景下,A股的“裹足不前”緣于對通脹風險的擔心,以及受到緊縮政策的影響。通脹風險是股市的“心頭大患”,面對美國債務上限提高對全球通脹的推波助瀾,股市難以將其視作真正意義上的利好。8月1日的上證指數之所以僅上漲0.08%,就與通脹因素有很大關係。中國央行週一發佈新聞稱,央行分支行行長座談會研究部署了下半年工作重點,指出“國內通脹預期依然較強,穩定物價的基礎還不牢固,一旦政策鬆動就有反彈的可能”。再加上市場預計7月CPI漲幅接近6月,機構的分歧只在於7月CPI漲幅較6月小幅回落還是再創年內新高。由此,A股短期擔憂國內再次加息,中長期擔憂美債上限上調帶來輸入型通脹壓力,豈會因為美債達成協定而高興起來。

  美債上限上調達成協定,本身表明問題的存在,而不是問題的解決,此事件或許成為股市的中長期隱憂。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