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百城漲幅創新低 房價下行跡象明顯

2011-08-02 08:44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王思羽

  房價“退燒”跡象進一步顯現。記者1日從中國指數研究院獲悉,7月全國100個城市住宅均價為8874元/平方米,較6月微漲0.21%,創去年9月以來最低漲幅;其中33個城市住宅均價環比下跌,這是去年9月以來下跌城市數量最多的一個月。

  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持續高壓的調控態勢正使樓市降溫,隨著商品住宅庫存壓力增大,開發商資金鏈日趨緊張,京滬等一線城市房價鬆動跡象將進一步明顯,房價有望加速步入下行通道。

  據鏈家地産市場研究部統計,北京7月新房住宅(不含保障房)成交8232套,較6月增加1168套,漲幅16.5%。全市新房成交均價為22947元/平方米,環比下降1.3%。

  鏈家地産首席分析師張月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期北京郊區成交主要以定價2.5萬元以下的中低端項目為主,開發商迫於銷售壓力開始“降價釋壓”,尤其是中低端項目成交均價環比下降6%,全市成交量的增量絕大部分來源於郊區成交量的增長。

  和北京的情況相似,上海房價也出現鬆動跡象。根據中國房産資訊集團CR IC數據顯示,上海7月份的商品住宅供應量為85.94萬平方米,環比6月減少14.2%;成交量共計為72.53萬平方米,環比減少7.7%。7月份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22203元/平方米,比6月22453元/平方米下降1%。

  另據佑威及樓市專評網聯合提供的數據顯示:上周(7月25日至7月31日)上海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為23.44萬平方米,環比前周上漲35.84%;上週全市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21272元/平方米,環比前周下跌了6.20%。

  近期,中原地産在對上海、廣州、重慶、杭州、深圳等城市的調研也顯示,這些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打折促銷和降價銷售的現象。5至6月,新增供應主要集中在外城區郊縣,新開盤主要通過低價入市的方式刺激成交量的反彈。這些降價促銷的樓盤中不乏主流房企的身影,如中海、碧桂園。

  業內預計,在調控政策持續的壓力和商品住宅市場繼續低迷的情形下,價格破冰將最先在庫存壓力大、近年來房價漲幅最快的一二線城市中出現。

  中原地産監測的上半年各個城市存量數據顯示,存量同比增幅最大的城市依次為青島、南京、上海、北京、廣州和深圳,幅度分別為43%、39%、30%、22%、6%和3%。鏈家地産市場研究部統計,截至目前,北京中小房企積壓庫存量約為6.9萬套,今年前七個月新房月平均成交約7500套,中小房企佔1/3比重,即以每月可成交約2500套計算,在不增加新的入市項目情況下,中小房企需要28個月才能完成現有庫存的銷售,而大房企消化庫存則需8個月時間。

  張月認為,未來“降價放量”以增加資金回流成為必然。她預計,三季度之後,中小房企項目或將率先出現實質性降價。

  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裁胡景暉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説,嚴厲的樓市宏觀調控,使得北上廣深、天津、南京等許多嚴格實施“限購”的一二線城市的房價過快上漲的勢頭得到了有效遏制,而且房價明顯進入了下降通道。隨著商品住宅庫存壓力越來越大,開發商資金鏈越來越緊張,下半年的新增供應不斷增加,各項目之間的銷售競爭壓力,會促使越來越多的項目加入打折促銷的行列。

  近期,中央各部委及地方政府樓市調控表態和具體措施依然保持高壓態勢。住建部一位官員近日對媒體明確表示,下半年調控政策不可能放鬆,限購政策年內不會取消。業界預計新一輪二、三線城市的限購名單將於近期出臺。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近日也對下半年房地産貸款風險防控提出明確要求,指出要緊抓房地産貸款風險,杜絕各類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産市場。同時,繼續對商業地産和二三線城市房地産風險保持關注和警覺。

  胡景暉預計,下半年,全國實施“限購”的城市將達到百個左右,房地産市場上的投資投機需求將受到進一步擠壓,隨著全國範圍內“限購”政策的深入執行,下半年全國的房價將出現普遍下降。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