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業績經不起推敲

2011-07-22 10:12     來源:新華網——國際金融報     編輯:王思羽

  “這些華爾街大型銀行在第二季度的交易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萎縮,更糟糕的是,幾大銀行主要業務發展的前景都不被看好。”

  中國有句古話叫“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對於身歷過金融風暴強勁激蕩後的華爾街各大銀行而言,更大的考驗在金融風暴過後。儘管,近幾日陸續公佈的華爾街大型銀行的第二季度報顯示或多或少都有盈利,然而,卻都難以經得起仔細推敲。

  “這些華爾街大型銀行在第二季度的交易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萎縮,更糟糕的是,幾大銀行主要業務發展的前景都不被看好。”一位銀行業內分析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業績不佳 節流為上

  截至目前,已公佈第二季報的華爾街大型銀行中,只有美國銀行出現了虧損,且虧損額達到了創紀錄的88億美元。儘管花旗和富國在第二季度分別獲得了33.4億美元和39.5億美元的凈利潤,且超出了市場此前的預期。然而,花旗的盈利很大程度上來源於此前其將零售經紀業務Smith Barney合併入與摩根士丹利合資的證券公司而獲得了67億美元的稅後收入,這也就意味著一旦扣除這項收入,花旗的第二季報將相當難看。

  與此同時,金融危機後表現一直好于美銀、花旗等此類綜合性商業銀行的華爾街投行,同樣在第二季度遭遇了業績困境。雖然,摩根大通第二季度54.3億美元的凈利潤超出了市場預期,但是這一成績主要是由壓縮成本而創造的。摩根大通將第二季度的信貸成本由去年第二季度的33.6億美元壓低至18.1億美元。而其營業收入則呈現萎縮態勢,其佔2010年總營收38%的投行業務今年第二季度營收環比下降13%,固定收益部門營收也環比減少18%。

  同樣,高盛集團首席財務官David Viniar一句“無需掩飾,我們在這一季度表現確實不好,我們對這樣的業績感到失望”的羞愧之語,將高盛的境況表露無遺。與此同時,華爾街大型銀行的裁員計劃又給這些銀行帶來沉重的打擊。高盛在公佈二季報的同一天宣佈,將在全球範圍內裁員1000人。顯然,這無疑是摩根士丹利宣佈裁掉300個分析師後,高盛給市場的又一重磅“炸彈”。“當前,華爾街大型銀行在投行業務、信貸業務方面表現不佳,同時自營業務受到限制,而在無法開源的情況下,節流就成為了必然的選擇。”上述分析人士指出,“當前成本控制已經成為這些銀行的重頭大戲,裁員只是剛剛開始而已。”多方受困 風險不小

  縱觀這些華爾街大型銀行已經公佈的二季報,投行業務仍是這些銀行的最大支柱,不過,其支撐力正在不斷減小則是不爭的事實,而且無法排除未來投行業務可能愈加慘澹。這將進一步威脅美國銀行業的前景。

  目前,華爾街大型銀行所面臨的最大風險來自於消費信貸和商業房地産的疲軟。在經濟復蘇沒有根本性起色及失業率維持高位的情況下,企業信貸和個人消費信貸都只會呈現愈來愈糟的狀況。儘管摩根大通被市場視為美國財務狀況最健康的大型銀行之一,但該公司第二季度遺留的壞賬撥備較上年同期翻了一番多。摩根大通第二季度還增加了20億美元信貸損失準備金,使準備金總規模達到了將近300億美元。

  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表示,由於一些消費者繼續違約,摩根大通的信用卡投資組合2009年預計虧損,明年也不太可能扭虧為盈。“我們預計在可見的未來,信貸損失還會增加。”

  “這些華爾街大型銀行未來所面臨的風險將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來自市場境況不良而帶來的業務量的下滑;其次是金融監管改革所帶來的風險及壓力;另外就是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的惡化可能引發進一步市場動蕩。”上述分析人士表示。

  而面臨風險的顯然不只是美國銀行業,歐洲銀行業則可能面臨著更大的風險。因此,本週三,歐盟委員會公佈了一項旨在提高銀行業抵禦風險能力的方案,以確保歐洲銀行業能應對未來的市場風險並繼續為經濟活動提供資金。該方案要求銀行業提高資本金的比例與品質以符合《巴塞爾協議Ⅲ》的要求。而且根據方案,歐盟委員會還試圖建立一個新的管理框架,給予監督人員更多權力從而更密切地監督銀行,並在發現風險時更好地採取應對措施。(記者付碧蓮)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