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空歐債後又出招 美評級機構“獵殺”中資企業

2011-07-19 09:26     來源:北京日報     編輯:王思羽

  頻頻唱空歐債之後,評級巨頭們又將矛頭對準了中國。國際評級機構穆迪近日對幾十家中國在港上市公司做出投資“高危”評級報告,共有61家中資企業被亮紅燈。有業內人士表示,國內A股市場或成為下一個被“獵殺”的目標。

  數據過時 屢犯“低級錯誤”

  根據穆迪的評級規定,“紅旗”越多,則表明該企業潛在的風險越大。穆迪發佈的報告對61家中資企業進行了評估,其中,13家房企被插上7面“紅旗”,其他房企各自被插上3到6面“紅旗”。“紅旗”報告一齣,立即引發多家上市公司股價集體跳水,單日市值蒸發了394億元。

  不久前,穆迪剛剛對中國國家審計署公佈的政府地方債報告進行“發難”。穆迪在自行發佈的報告中稱,中國地方債規模為14萬億元人民幣,這一數據大大超出中國國家審計署公佈的10.7萬億元。

  內地及香港多位金融專家指出,穆迪的報告中引用的數據、測算方法都充斥著許多低級錯誤。如穆迪報告中稱,“14萬億”是從中國央行及銀監會公佈的相關數字取中間值而來。按照央行今年6月公佈的數據,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佔當地貸款餘額比例不超過30%,2010年底全國貸款餘額為48萬億元,若按30%的比例計算則為14.4萬億元;而銀監會2010年11月時公佈的地方債估計數額則為9.09萬億元。

  “各地融資平臺貸款比例不超過30%僅僅説明瞭一個上限,而穆迪卻以上限當比例計算。此外銀監會的數據發佈于2010年11月,並非全年數據。穆迪在對以上兩個數據取中間值時,明顯並不在‘中間’,而是偏向高值。”美銀美林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表示。

  此次,穆迪唱空中資股再次故伎重演。多家分析機構對穆迪的評級予以回擊,摩通指出,穆迪引用的眾多地産股數據全是已經過期的舊資料,美林也指出,內地房地産市場有其獨特性,不應一概而論。

  有偏有向 評級愛吹“黑哨”

  與此同時,來自美國的三大評級機構對於美國資産的評級卻格外“寬容”。業內人士指出,早在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前,國際評級機構對美國銀行的CDO(資産抵押證券)等“有毒資産”就給出了AAA的評級,起到了為資本市場泡沫推波助瀾的作用。

  而目前,儘管美國國債水準佔GDP比例已超過100%,穆迪和標準普爾直到上周才“謹慎”地將美國“AAA”長期主權信用評級和“A-1 ”短期主權信用評級列入負面觀察名單,對於何時真正降低評級僅是給出了一通警告稱:“若美國兩黨8月2日前不就提高債務上限達成協定就降級。”

  “自從金融危機以後,國際評級機構就逐漸被拉下‘神壇’。”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表示,在金融危機中,評級機構對一些衍生品的評級誤判,其中暴露出來的道德風險比業務能力問題更值得深思。“信用評級就像足球裁判一樣,最令人擔心的不是吹錯哨,而是故意吹錯哨。”

  專家觀點——

  中國應爭奪

  評級話語權“高地”

  針對三大評級機構的發難,歐盟主席巴羅佐近日表示,歐洲應設立自己的評級機構,限制評級機構的“寡頭壟斷”。

  專家指出,我國也應儘快發展信用評級機構,搶佔話語權“高地”。不過,內地信用評級機構在評級方法、手段等方面技術能力與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相比還有差距,同時,我國目前的經濟實力也令評級機構被國際認可受到一定限制。一位港股分析師表示,我國現有信用評級機構中,只有大公國際、中誠信初具規模,應該大力扶持一兩家評級機構,從亞洲地區開始,逐步向歐美地區拓展。(記者 沈衍琪)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