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危機擴散 市場擔憂“金融危機第二波”

2011-07-18 11:12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王思羽

  近期,我國地方債務危機引發了市場和公眾的高度關注和持續擔憂。只有透徹理解這一問題,才能把握中國未來1-2年宏觀經濟的演進趨勢和資本市場變化規律。

  從負債規模上看,我國地方政府負債規模10.7萬億,中央政府負債規模11.7萬億。中國公共債務總規模約為22.4萬億元。2010年我國名義GDP為39.80萬億元,依此可算出我國政府負債率為56.3%,處於國際中下水準,整體負擔不重。

  據IMF統計,2010年,日本政府負債率在200%以上,義大利、希臘在100%以上,美國、法國、葡萄牙均在80%~100%之間,而巴西、印度和俄羅斯也均在60%以上。IMF的統計數據以中央政府負債為主,如果加上地方政府負債,則上述國家的負債率將更高。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債務基本上是內債,同日本類似,相對歐美債權人大規模分佈海外的情況來説,要穩妥得多。

  從償債保證上看,中國財政總體情況強健,財政收入份額每年佔GDP約30%以上。此外,政府掌握著鉅額可盤活國有資産和城市土地、礦産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對政府負債償還具有較強的保護作用。

  從風險類型上看,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面臨的主要是再融資的“流動性風險”,而非無力清償債務的“償付風險”。但是,不排除某些區域和行業的償債風險較大,隨著償債高峰的到來將會受到一定衝擊。

  以更大視野來看,從歐洲到美國再到日本都在經歷一次公共債務的危機,它究竟是金融危機的後遺症,還是危機的第二階段,從私人債務向公共債務過渡,從美國的債務上限,到希臘違約,再到中國地方融資平臺,概莫能外。誰會笑到最後?毫無疑問,這將塑造全球經濟演化的新格局。 (邵宇)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