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否認集體做空中國概念股

2011-07-06 07:08     來源:京華時報     編輯:王思羽

  今年以來頻頻爆出的會計問題,令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正面臨信任危機,中國在美上市企業的股票持續下跌。近日,摩根大通亞太區存托憑證部在北京舉辦了“在美上市中國企業首席財務官溝通會”,摩根大通亞太區存托憑證部負責人、董事總經理謝國良就此問題與部分在美上市中國企業首席財務官(CFO)進行了溝通。

  信心使中國概念股承壓

  謝國良認為,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良莠不齊,有些企業走捷徑,利用美國的空殼公司,進行反方向收購,迅速在美國上市,這些公司沒有經過存托憑證(ADR)IPO的盡職調查,在公司監管和內部治理方面也沒有做好;投資者對這些公司也不了解;更有一些企業為了隱瞞較預期遜色的業績進行財務造假,導致股價暴瀉,也把其他業績良好的公司拖下去。

  謝國良認為現在出現的是信心的問題。一旦有基金帶頭沽空,其他對中國企業不甚了解的投資者,出於安全考慮也隨之沽售,所以近期中國概念股的估價,都承擔著很大的壓力。

  有傳聞説,美國市場在集體做空中國概念股,對此,謝國良表示否認。他説:“我不相信有集體沽空的行為,這是不理解市場,或者是一些人惡意傳播消息。美國是一個成熟的市場,在任何時候,都有看好和看淡的投資者,現在出現的是信心的問題,看淡的人多,看好的人少,股價因此受到無比的壓力。”

  他表示,熟悉和了解國際市場的人都知道,中國這幾年經濟的發展一直比西方國家強勁;國際市場的基金經理如果要實現長期增長,一定要適當投資中國的股票。在這樣的認知前提下,存托憑證(ADR)為海外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渠道,使其可以直接購買中國股票。謝國良認為,在信心恢復過來的時候,對股價的沽壓就慢慢消失,這是一個去弱留強的過程,管理不善的公司,將會面臨淘汰。

  存托憑證方式更可取

  對於已經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面對這樣的市場環境,謝國良表示,從中國前往美國上市的企業,絕大部分都是業績良好、監管嚴謹的公司。真金不怕火煉,有實力的公司,市場一定確認它們的價值。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信心危機,只要投資者與公司之間有良好的溝通,對公司有充分的了解,投資者就有信心繼續持有公司的股票。

  對於近期打算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謝國良表示,反向收購基本上走不通了,可以採用的是普通股與存托憑證(ADR)這兩種方法。其中用ADR方式上市,可保留將來回到香港或內地上市的彈性,是更為可取的做法。

  據了解,中國企業在美上市,可以採用反向收購(APO)、存托憑證(ADR)和普通股三種方法。在具體操作中要根據不同公司的需要進行選擇。一般來説,選用ADR的公司其上市過程相對更嚴謹,在財務方面一般都是聘用四大會計事務所進行盡職調查,也經過美國證監會的審批,出現財務造假問題的公司自然相對也比較少,因此市場對ADR公司也比較有信心。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