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離岸市場有助強化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2011-07-05 09:34     來源:新華網     編輯:王思羽

  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發表的最新一期《中銀經濟月刊》表示,人民幣離岸市場有助強化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和吸引力。

  文章援引數據説,今年前4個月,香港的人民幣存款中有16%是海外企業存款,突現了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吸引力,有助香港形成全球最具規模的人民幣離岸資金池及更好地發揮國際融資和投資仲介作用。

  文章説,今年第一季度,中國86%的人民幣貿易結算在香港進行,其中19.3%是內地與海外之間的人民幣貿易結算,收款銀行和收款企業都在香港之外,突現香港與內地緊密的貿易投資關係及轉口港地位,以及在金融全球化、電子化背景下,香港作為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重要平臺的作用。

  2010年,香港人民幣債務工具(包括債券、存款證和股票挂勾票據)的發行額,與當年除香港政府債券和外匯基金票據之外的新發行港元債務工具相比,已超過30%,為香港債市的發展增添了新動力;人民幣投資産品種類增加,凸顯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創新能力,並有助增強香港作為全球財富管理中心的吸引力。

  人民幣逐步走向國際化將有助吸引經營人民幣離岸業務的外資銀行和金融機構匯集香港,使香港成為全球人民幣離岸業務量較多、品種較齊全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及離岸人民幣集散地,有助進一步強化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競爭中的競爭優勢和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文章認為,有關港元被人民幣替代的擔心應屬多慮。因為人民幣消費佔香港整體私人消費的比重仍較低,2003年7月底內地開始個人遊以來,香港法定紙幣和硬幣的流通量年均約有8.6%的增幅,甚至快於之前8年平均為6.4%的增幅;而人民幣存款佔香港總存款的比重也仍然較低,2011年4月僅佔8.5%,由於美元佔香港總存款的比重早已達到30%左右而卻未發生貨幣替代,因此,即使若干年後人民幣存款也達到美元存款所佔比重,相信也不會發生貨幣替代。

  此外,文章説,利率和匯率變化的市場機制,以及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業務的個案試點,有助於緩和香港銀行體系面臨的“貨幣錯配”挑戰,推動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進入良性迴圈及發展。(記者陳靜)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