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抗通脹 歐美與亞洲上演“智豬博弈”

2011-06-15 09: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輯:王思羽

  博弈論中有一個著名例子——“智豬博弈”,講的是豬圈裏一頭大豬和一頭小豬搶食吃,搶食之前要按一下按鈕,但先按的要付出成本。在此種博弈中,小豬的最優選擇就是等待大豬作出決策。

  在當前全球各國抗通脹的決策中,歐美各國和以亞洲為主的新興市場國家之間正在上演一齣“智豬博弈”。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歐美與亞洲各經濟體政策趨向分化,歐美國家更樂意扮演“小豬”角色。

  表現是加息的不對稱

  應對通脹,毫無疑問需要實施緊縮性政策,其中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加息。當前各國加息舉措的一個典型特徵就是歐美國家明顯拖延(2010年以來歐美大國中只有歐盟加息一次),亞洲各國則加息連連。

  近期,亞洲迎來了又一波加息潮。4月20日,泰國央行宣佈將基準利率上調25個基點至2.75%。5月3日,印度央行加息50個基點,將銀行存款利率從3.5%上調至4%。5月4日,越南央行宣佈將該國再回購利率上調1個百分點至14%。5月5日,菲律賓和馬來西亞央行宣佈分別上調該國基準利率25個基點。與之相反,同樣面臨不斷上漲的通脹壓力,美聯儲、歐央行、英國央行和澳大利亞央行都維持利率水準不變。可以説,當前在抗通脹的政策立場上,歐美與亞洲國家的政策趨向分化。

  這種加息的不對稱和不同步,正是當前歐美與亞洲“智豬博弈”的典型表現。全球抗通脹總體呈現出“大豬(亞洲各國)按鈕,小豬(歐美各國)進食”的局面。

  差異是“智豬博弈”的基礎

  通脹雖然日漸成為全球現象,但是對各國的危害不同,從而造成各國政策關注的重點不同,這也是歐美與亞洲當前防控通脹政策博弈的基礎。

  概括來看,亞洲各國主要致力於防控通脹,而歐美各國則緊盯經濟增長。換言之,通脹危害對於亞洲各國比歐美各國要大。對亞洲各經濟體而言,據亞行最新公佈的數據,今年以來各經濟體食品通脹率已經突破10%,CPI增幅將從去年的4.4%加速至5.3%。分國別來看,印度4月份的通脹率達到8.66%;新加坡4月份通脹率保持在4.5%的水準;韓國5月份CPI上漲4.1%,已連續5個月超過4%,且核心通脹率達到3.5%,升至兩年新高;越南5月份通脹率達到19.78%,創2008年12月份以來最大升幅;而菲律賓5月份CPI預計也將處於6.8%~7.5%的高位。而反觀歐美各國,確保經濟增長是當前主要目標。

  而對美國而言,美國第一季度實際GDP修正值年化季率增長為1.8%,低於預期,這表明美國經濟在經歷前幾個月的持續改善之後,再次陷入不確定境況中。對歐盟而言,除德國等經濟形勢向好,但歐盟內部分化現象更加突出,加之債務危機影響的不確定性,增加了經濟向好態勢繼續維持的難度。

  歐美為何願意當“小豬”

  在當前防控通脹政策博弈中,歐美各國之所以樂意當“小豬”,靜待亞洲各國採取主動行為,是因為其具有博弈資本。

  一是當前歐美國家通脹水準整體低於亞洲各國。4月份,在主要歐美國家中,加拿大、美國、德國、法國、義大利和英國的CPI分別為3.3%、3.2%、2.4%、2.1%、2.6%和4.5%;歐元區為2.8%。除英國外,其他都在4%以下。這一水準較于亞洲各國中動輒5%以上甚至兩位數的通脹率水準顯然要低。

  二是食品價格上漲對歐美的影響要小。在消費價格指數的構成中,在美國和歐元區,食品佔消費價格指數的比重大約是14%。而在亞洲發展中地區,這個比重將近45%。因此,食品價格上漲在歐美對於整體通脹水準上漲的帶動作用要小于亞洲地區。

  三是對於歐美通脹只是經濟問題,但是在亞洲很可能演變為政治問題和社會問題。亞洲各國食品在家庭支出中的比例超過70%,而歐洲和美國則在10%左右,因此同樣幅度的食品價格漲幅對居民生活的影響在亞洲要更高。亞洲發展中地區的貧困人口占全球貧困人口的三分之二,因此如果通脹加劇過度影響居民生活則不僅可能加大未來經濟運作的風險,更會埋下社會政治動蕩的“禍根”。今年2月份,印度就有數萬人走上街頭抗議不斷上漲的食品價格。

  “智豬博弈”的局面或將持續

  一方面,當前亞洲各國經濟增長勢頭已然形成,而歐美經濟復蘇仍充滿不確定性。這一局面也決定了歐美和亞洲各國政策關注點的差異將在一定時期記憶體在。

  另一方面,歐美國家也可以從亞洲緊縮政策中受益。一是由於能源價格引致的通脹壓力降低。亞洲各經濟體是能源消費的重要力量,當前亞洲緊縮政策所造成的經濟增速下滑,會部分降低對大宗原材料和能源的需求,從而降低歐美各國能源價格上行的壓力,進而部分緩解歐美整體通脹壓力。

  亞洲各國採取的緊縮性政策,一定程度上還將減緩歐美國家當前的通脹壓力,從而使得歐美主要經濟體可以將政策的重點放在提振經濟增長方面,這無疑增加了其刺激增長的政策空間。

  綜上所述,歐美國家在這場博弈中會繼續樂意擔當“小豬”角色——當然,這是群聰明的“小豬”。(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 申世軍 邱南南)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