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定價新機制正擬議 定價權或下放三巨頭

2011-06-14 08:30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王思羽

  業內人士日前透露,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將朝市場化方向完善,新的成品油定價權可能向三大油企下放,具體方案有望于年內出臺。中國證券報記者13日從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處證實,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正在討論中。

  據權威人士透露,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正在擬定,其中可能包括:成品油調價間隔從目前的一個月縮短至10天,將成品油定價權下放給三大石油巨頭。此外,作為成品油調價標準的三地變化率4%左右的幅度也有可能縮小。

  將成品油定價權下放給三大石油巨頭無疑是最引人關注的內容,有關專家認為,這將是成品油定價機制走向市場化的標誌。

  國家發改委近日公佈的《關於2011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就指出,要積極推進成品油價格市場化改革,建立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和市場供求關係的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進一步理順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的比價關係。

  “在國外很多地區,油價都由企業自行制定,國家發改委如果將成品油定價權下放給石油企業,無疑將是成品油定價機制進一步市場化的表現。”信達證券石油石化分析師郭荊璞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業內認為,成品油定價的進一步市場化,對三大石油企業的盈利來説,無疑是利好。券商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一季度以來,三大石油企業的煉油板塊頻報虧損,如果三大油企自主定價,那就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扭轉這種局面。

  如果發改委把成品油定價權下放到石油企業,可能對物價上漲産生一定的影響。

  “目前國際油價維持在100美元左右,今年一季度進口油價上漲20%,必須採取有效措施應對國際油價大幅度上漲。”盛荻指出。

  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祝寶良表示,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可能意味著有兩大風險,一是三大石油巨頭如果自主定價,國內油價上漲的速度可能會更快,對物價上行壓力也會更大。二是三大巨頭自主定價也可能會對一些民營煉油企業造成很大壓力。

  “這會導致油企壟斷進一步深化。”中國加油站網分析師黃順敬表示。(吳婷)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