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警告中國等發展中經濟體已達産能極限

2011-06-09 08:03     來源:京華時報     編輯:王思羽

  世界銀行7日發佈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認定,新興經濟體需重新致力於預防經濟過熱,保護經濟免受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傷害,從而避免經濟“硬著陸”。

  産能已達極限

  世行認為,發展中經濟體現階段面臨的最大障礙不是金融危機,而是産能極限。新興市場在危機中顯現的韌性和強勁增長遠遠勝過發達經濟體,但這些經濟體的擴張速度正置未來增長于危險境地。

  報告寫道,中國、印度和巴西等最大發展中經濟體已達産能極限,當局應加速收緊利率、削減政府支出,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應升值本幣。中國不應該過於擔心部分經濟數據下滑,而應該關注如何實現可持續增長,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都需要進一步收緊。

 

  世行發展預測局局長漢斯蒂莫認為,比工業增加值數據更重要的是應對經濟刺激政策帶來的風險,如信貸過快增長、價格上漲、電力供應緊張等,“這些現象顯示中國已經達到增長的極限,應該關注如何保證可持續增長,貨幣政策應該繼續收緊。同時,由於財政支出水準仍然很高,財政政策也需要收緊”。

  復蘇“南高北低”

  報告認為,全球經濟前景面臨的最大風險是糧食價格繼續上漲、油價新一輪上漲和發達經濟體揮之不去的財政赤字和主權債務危機。

  世行預計今年和明年全球經濟將分別增長3.2%和3.6%,低於去年的3.8%;世界經濟今明兩年仍將延續“南高北低”的復蘇局面。日本遭受的地震和海嘯襲擊以及西亞北非局勢不穩給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造成了嚴重衝擊,但預計對其他經濟體的溢出效應較為有限。

  世行預測,今明兩年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速將繼續超過發達國家,成為全球增長的主引擎,預計今年和明年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將分別增長6.3%和6.2%,發達國家則將分別增長2.2%和2.7%。其中,美國經濟今年將增長2.6%,明年將增長2.9%;因歐元區多個成員國主權債務危機産生的不確定性,歐元區經濟今年將增長1.7%,明年將增長1.8%;中國經濟今明兩年的增速將分別達到9.3%和8.7%。

  世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

  世界經濟暫無“二次探底”風險

  針對近來發達國家經濟增速放緩引發的對世界經濟“二次探底”的擔憂,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認為,當前發達國家經濟增速下滑不足為奇,但世界經濟出現“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很小。

  林毅夫強調,油價和食品價格如果持續攀高,將會給全球經濟復蘇帶來衝擊,並給各國貧困民眾的生活帶來挑戰,歐洲一些國家的主權債務危機也是全球經濟復蘇面臨的另一大風險,促進全球經濟平衡、可持續增長還需妥善應對這些挑戰。他指出,在金融危機發生後,中國經濟率先復蘇並保持高速增長,對全球經濟增長髮揮了很大貢獻,但在經濟多年的快速增長之後,中國經濟也面臨通脹壓力、房地産泡沫等風險,對這些風險中國需要居安思危,適時地進行宏觀經濟政策調整,相信中國經濟仍將維持快速、平穩的增長。 (記者張艷)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