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整體動態市盈率17倍 已基本回歸至2008年水準

2011-06-09 07:26     來源:中國經濟網——《證券日報》     編輯:王思羽
  編者按:雖然近期A股市場企穩回升,但市場交易十分冷清,目前A股整體估值為17.73倍,與2008年1664點的13.3倍相比差4倍左右,估值逐漸理性回歸。其中,化工、金融兩行業已低於1664點的水準,還有194隻個股估值回落至30倍以下。本報今日對這些估值回歸2008年水準的行業及個股進行深度梳理,為投資者佈局下半年行情提供參考。

    儘管昨日滬深兩市繼上週五之後再度第三天收漲,但機構在對此輪調整底部是否形成依舊無法做出明確判斷。令人關注的是,目前A股市場的整體市率已經接近2008年10月27日1664點的水準。

    估值日趨回歸2008年水準

    《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和WIND數據統計顯示,目前A股市場的動態市盈率僅17.3倍,而2008年10月27日的A股整體市盈率為13.3倍,兩者相差4倍左右,這就表示A股市場持續下跌導致估值回歸2008年的水準。

    從其他股指估值來看,上證180指數最新動態市盈率為12.55倍,2008年10月27日1664點時市盈率為12.31倍,兩者相差僅0.24倍;滬深300指數最新動態市盈率為13.67倍,而2008年10月27日1664點時市盈率為12.23倍,兩者也相差僅1.44倍,上證180和滬深300兩個指數的估值幾乎接近2008年1664點的水準。

    統計顯示,最新動態市盈率低於30倍的個股有553隻,佔比19.46%,對比2008年10月27日1664點時市盈率低於30倍的個股有946隻,佔比75.19%,兩者相差較遠;最新動態市盈率在30倍至50倍之間的個股有707隻,最新動態市盈率在50倍至100倍之間的個股有457隻,最新動態市盈率在100倍以上的個股有311隻。其中,*ST嘉瑞(0.69倍)、*ST盛潤A(2.44倍)、ST金化(2.72倍)、*ST炎黃(3.09倍)、*ST化工(3.26倍)、S*ST北亞(4.91倍)、*ST源發(5.31倍)、深信泰豐(5.33倍)、南海發展(6.55倍)、陽光城(6.71倍)、中弘地産(6.88倍)、興業銀行(7.34倍)、交通銀行(7.52倍)、雅戈爾(7.78倍)、民生銀行(7.87倍)、中信銀行(8.17倍)、深發展A(8.18倍)、中國銀行(8.35倍)、建設銀行(8.39倍)、農業銀行(8.68倍)、工商銀行(8.70倍)、ST東盛(8.74倍)、浦發銀行(8.76倍)、深長城(8.90倍)、現代投資(8.93倍)、北京銀行(8.94倍)、億城股份(8.95倍)、S*ST光明(9.13倍)、金融街(9.13倍)、中國石化(9.24倍)、一汽富維(9.41倍)、贛粵高速(9.41倍)、寶鋼股份(9.45倍)、*ST宏盛(9.72倍)、德美化工(9.79倍)、海南航空(9.80倍)、國際實業(9.88倍)和招商銀行(9.96倍)等38隻個股最新動態市盈率在10倍以下。

    市場人士表示,2008年10月28日上證指數殺跌到1664點,可以説當時面對的是一種所有悲觀預期極端化釋放的情景。由於2008年下半年上市公司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業績水準急劇倒退,當時如果按靜態市盈率看,市場估值水準僅有15倍,但實際上按2008年年報計算的估值水準為17倍。目前A股上市公司整體業績逐漸回暖,A股股價持續下跌,折射出A股估值逐漸理性回歸2008年水準,A股整體動態市盈率已下降至17倍,幾乎接近1664點水準。

    2008年虧損的38隻個股

    市盈率回歸30倍以下

    統計顯示,2008年10月27日市盈率為負值的38隻個股,到2011年一季度業績扭虧為盈,甚至一舉跨入優績股行列,而估值回歸30倍以下。其中,*ST盛潤A(2.44倍)、深信泰豐(5.33倍)、中弘地産(6.88倍)、ST東盛(8.74倍)、S*ST光明(9.13倍)、*ST宏盛(9.72倍)、中國國航(10.49倍)、東方航空(10.63倍)、*ST南方(11.09倍)、南方航空(13.59倍)、深鴻基(13.71倍)、*ST得亨(13.81倍)、電子城(14.73倍)、嘉凱城(15.20倍)、ST新太(15.45倍)、*ST秦嶺(15.59倍)、深物業A(15.68倍)、華孚色紡(16.10倍)、黑牡丹(17.73倍)、魯商置業(18.16倍)、華聯控股(19.19倍)和信達地産(19.38倍)等22隻個股最新動態市盈率回歸20倍以下。

    比較典型的是華孚色紡,2008年三季度每股收益虧損0.526元,2011年一季度每股收益盈利0.36元,一舉進入績優股行列,目前該股動態市盈率僅17.73倍。公司表示,預計2011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20-50%,2010上半年凈利潤1.64億元,原因是品牌溢價增利;垂直整合成本帶來的成本下降。6月1日公告稱,公司出資100萬元收購淮北華孚100%股權並對其增資1.99億元,本次受讓及增資淮北華孚主要目的是理順區域股權結構,調整集團化管理關係。另,公司擬在安徽省東至縣設立全資子公司“東至華孚色紡有限公司”,公司以貨幣資金出資10000萬元,佔註冊資本的100%。成立東至華孚主要目的是為公司戰略佈局長江區域,增加色紡紗産能,滿足公司生産需要。華孚色紡表示,棉價回落對公司影響有限,長期投資價值顯現,維持2011-2013年每股收益為1.80元、2.43元、3.00元預測,對應市盈率為12倍、9倍、7倍,考慮到公司2010年12月定向增發價格為23.5元,2011年2月推出股權激勵行權價為27.77元,目前股價已經低於這兩個價格,具有較強投資價值,維持買入。

    120股市盈率回落30倍以下

    統計顯示,具有可比的1251隻個股中,2008年10月27日1664點時至今估值下降的個股有194隻,佔比6.83%。其中,有120隻個股估值回歸於30倍以下,佔上述時間段估值下降股票總數的61.86%。

    具體來看,*ST嘉瑞(0.69倍)、*ST化工(3.26倍)、S*ST北亞(4.91倍)、陽光城(6.71倍)、中信銀行(8.17倍)、中國銀行(8.35倍)、建設銀行(8.39倍)、工商銀行(8.70倍)、深長城(8.90倍)、金融街(9.13倍)、中國石化(9.24倍)、贛粵高速(9.41倍)、海南航空(9.80倍)、國際實業(9.88倍)、華域汽車(10.14倍)、中海集運(10.31倍)、江淮汽車(10.62倍)、上海汽車(10.69倍)、大秦鐵路(11.05倍)、華發股份(11.06倍)、保利地産(11.19倍)、皖通高速(11.27倍)、楚天高速(11.41倍)、紫江企業(11.63倍)、山東高速(11.65倍)和中國中鐵(11.73倍)等26隻個股從2008年1664點時至今市盈率下降11倍以下。

    比較典型的是深長城,2008年10月27日1664點時市盈率為189.93倍,目前該股動態市盈率僅8.90倍,上述時間段市盈率下降181.03倍,該股估值提升最快的個股。從基本面來看,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8757萬元,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增加42097萬元,增長幅度157.91%,主要是房地産銷售情況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所致;本期公司實現利潤總額20566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55.61%;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5101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08.88%,利潤的主要來源是成都30井地項目、上海中環墅等項目尾盤。銀河證券表示,深長城的銷售速度放緩、筍崗項目是未來亮點,預計公司2011、2012年主營收入為19.4億元和24.9億元;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3.7億元和4.5億元;每股收益為1.54和1.88元,對應當前股價的市盈率分別為10倍,8倍,看好筍崗項目給公司帶來的拓展機會,給予謹慎推薦投資評級。

    市場人士認為,恒生A、H溢價指數為98.21,接近歷史最低水準,A、H股中出現倒挂的個股有13隻,有H股的A股整體加權平均價格低於其H股。近期大股東增持公司逐步增加,説明已經有股票的估值逐步接近産業資本的投資標準,再加A股市場估值逐漸回歸,離底部已不遙遠。

    13隻A+H股價格倒挂

    《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和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昨日,滬深兩市的67隻A+H股中,有13隻出現了A股市場和H股市場的價格倒挂現象(以最新人民幣對港幣匯率中間價計算),佔比19.40%。

    具體來看,上述13隻價格倒挂股的人民幣收盤價和港幣收盤價(折算為人民幣)分別為中國平安(47.62元,65.01元)、中國太保(21.61元,26.62元)、中國人壽(18.83元,21.67元)、青島啤酒(35.42元,37.82元)、招商銀行(13.23元,15.41元)、上海醫藥(17.38元,18.58元)、建設銀行(4.93元,5.77元)、農業銀行(2.78元,3.50元)、交通銀行(5.6元,6.31元)、中國神華(28.47元,29.13元)、寧滬高速(6.21元,6.79元)、工商銀行(4.42元,4.86元)和民生銀行(5.75元,5.92元)。

    上述個股A股收盤價對H股收盤價的折價情況分別為中國平安(-17.39元)、中國太保(-5.01元)、中國人壽(-2.84元)、青島啤酒(-2.40元)、招商銀行(-2.18元)、上海醫藥(-1.20元)、建設銀行(-0.84元)、農業銀行(-0.72元)、交通銀行(-0.71元)、中國神華(-0.66元)、寧滬高速(-0.58元)、工商銀行(-0.44元)和民生銀行(-0.17元);折價率分別為中國平安(-26.75%)、中國太保(-18.81%)、中國人壽(-13.11%)、青島啤酒(-6.35%)、招商銀行(-14.14%)、上海醫藥(-6.46%)、建設銀行(-14.53%)、農業銀行(-20.62%)、交通銀行(-11.28%)、中國神華(-2.26%)、寧滬高速(-8.54%)、工商銀行(-9.08%)和民生銀行(-2.95%)。

    顯而易見的是,上述13隻價格倒挂股全部為上交所大盤藍籌股,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與H股市場投資者更加注重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更加注重價值投資有關,使這些大盤藍籌股的價值更好地反映在股價上;另一方面也與A股市場前期持續的震蕩尋底有關。而這些股票之所有都是上交所大盤股,則與上證指數在跌市中的重大作用密不可分。

    比較典型的是中國平安。其昨日A股股價收報47.62元,下跌0.67%,H股股價收報78.9港元,下跌2.65%,以昨日最新匯率可折算為人民幣65.01元,A股股價折價17.39元,折價26.75%。招商證券認為,深發展與平安銀行整合後,銀行板塊實現深發展的貿易融資與平安銀行的中小企業優勢互補,增加銀保渠道銷售力量,平安集團的金融綜合平臺效用進一步加強。維持平安“強烈推薦”評級。

    除上述13家公司之外的A+H股全部都是A股股價高於H股股價,且有48隻個股的溢價率超過了10%,佔比全部A+H股的71.64%。其中,有洛陽玻璃(331.74%)、南京熊貓(325.34%)、儀徵化纖(315.71%)、東北電氣(261.62%)、昆明機床(239.62%)、創業環保(225.65%)、新華制藥(220.30%)、上海石油(220.20%)、北人股份(209.36%)、重慶鋼鐵(174.21%)、華電國際(164.52%)、大唐發電(163.30%)、廣船國際(152.59%)、南方航空(149.12%)、海信科龍(145.69%)、北辰實業(142.72%)、經緯紡機(142.52%)、山東墨龍(142.41%)、廣州藥業(141.50%)、上海電氣(110.29%)和東方航空(101.63%)等21隻A+H股的A股溢價率都超過了1倍。

    化工板塊整體市盈率低於2008年底部

    《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和WIND數據統計顯示,市場各行業以昨日的最新收盤價計算的整體市盈率中,有化工、金融服務、公用事業三個行業的整體市盈率已低於2008年底部時行業的整體市盈率。而化工行業的成份股個數最多,相對比較典型。化工板塊昨日的整體市盈率為18.85倍,已低於2008年底部時的23.45倍,其行業指數于4月19日以來已累計下跌12.21%,跑輸同期上證指數(-10.04%)。

    從行業動態上看,數據方面,日前來自中國化工網提供的數據顯示,在其監測的68種化工品中,上月有39個産品呈下跌態勢,佔比57.4%;僅有22個産品呈上漲態勢,佔比32.4%。其中PTFE分散樹脂、重質純鹼、輕質純鹼和燒鹼的月度漲幅超過10%。而醋酸、多晶硅、環氧乙烷、液氯、醋酸乙酯、丙烷等6個産品的跌幅超過10%。政策方面,有市場消息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最新發佈的化肥行業“十二五”規劃指出,將控制化肥生産總量作為首要任務。同時還將推進行業技術進步、加大企業兼併重組力度,延伸行業産業鏈,佈局上游産業,以改善行業經濟效益。

    從個股上看,化工行業昨日有ST金化(2.72倍)、*ST化工(3.26倍)、中國石化(9.24倍)、德美化工(9.79倍)、桐昆股份(11.04倍)、*ST得亨(13.81倍)、勝利股份(14.30倍)、浙江龍盛(15.89倍)、榮盛石化(18.14倍)、湖北宜化(19.18倍)、閏土股份(19.54倍)等公司的最新動態市盈率都在20倍以內,估值水準較低。

    比較典型的是中國石化。其昨日收報8.04元,上漲了0.25%,4月19日以來累計下挫11.16%,以昨日收盤價計算的動態市盈率僅為9.24倍,遠遠低於2008年底部時的25.82倍。瑞銀證券認為中國石化A股當前估值具吸引力,估算2011年預期企業價值/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倍數4.8倍、市盈率9.5倍、市凈率1.4倍、企業價值/動用資本1.3倍,而2006-2010年這些倍數的平均值分別為8.6倍、21.4倍、2.8倍和2.5倍。

    化工板塊整體的估值水準降低與其個股的普遍超跌有很大關係。4月19日以來,化工行業有161隻個股跌幅超過了10.84%,佔比68.51%;超跌導致其股價處於低位,從而使估值水準降低。其中,有兄弟科技(-30.49%)、建新股份(-30.38%)、當升科技(-30.08%)、九九久(-29.42%)、山西三維(-29.40%)、德美化工(-29.39%)、新開源(-29.03%)、路翔股份(-28.09%)、紅星發展(-27.99%)、*ST南風(-27.91%)、濱化股份(-27.70%)、三聚環保(-27.67%)、芭田股份(-27.24%)、*ST太化(-27.00%)、中材科技(-26.47%)、山東海龍(-26.40%)、大成股份(-26.20%)等17隻個股4月19日以來的跌幅都在25%以上,遠遠跑輸上證大盤。(袁 輝  任小雨)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