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香港珠寶展遇“多事之秋” 中印點亮市場前景

2011-09-26 07:08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王思羽

  有“全球最大型珠寶展”之稱的九月香港珠寶首飾展25日閉幕。今年展會遭遇“多事之秋”——美國經濟復蘇疲軟、歐洲債務危機加劇、全球金融市場動蕩,不少參展商表示,儘管會場人流鼎盛,但交投稱不上熾熱。而高速成長中的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被視為拉動行業增長的火車頭,全球珠寶商紛紛搶搭快車。

  觀望氛圍濃 “賺人氣難賺錢”

  香港珠寶玉石廠商會會長劉偉光對中新社記者表示,受經濟環境影響,歐美市場整體購買力疲弱,加上近一年來金價和鑽石、翡翠等原料價格飆升,買家多持觀望態度,下單趨審慎。“今年頭兩季生意不錯,但下半年不是那麼理想,第四季香港珠寶出口甚至有可能下降。”

  香港鑽石總會會長馬墉宜指出,至今年7月,鑽石價格較上一年平均上漲20%至30%,一些小粒鑽更達70%至80%,近月價格稍有回落。

  9、10月本是珠寶業洽商的黃金時期,各大珠寶商正為跨年節慶,如耶誕節、新年及情人節等增補貨源。馬墉宜説,相比去年,今年展會“賺人氣難賺錢”。

  不過,劉偉光指,經濟不穩,全球通脹,也有很多人認為“揸錢不如揸金”,投資珠寶為保值。

  中印新興市場成“希望燈塔”

  此次珠寶展由亞洲博聞有限公司主辦,吸引全球46個國家或地區的3454家參展商,為歷屆之冠。入場買家亦破紀錄超過5萬人,當中中國內地佔近四分之一,位居首位,來自香港、印度、美國等地的買家人數緊隨其後。

  亞洲博聞珠寶展覽部總監劉小雯表示,受惠于香港自由貿易政策,珠寶進出口無須繳納關稅;而背靠內地龐大的開發中的市場,成為展會吸引人的一大因素。

  “歐美成熟市場至今未能恢復至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水準,但中國、印度等市場復蘇快,資金充裕,對珠寶的需求一路走強。”馬墉宜指,中國內地去年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鑽石消費市場。

  劉偉光稱,美國、義大利等地的珠寶商現紛紛轉型,向亞洲市場進軍。

  來自印度的裸鑽提供商Jignesh S.Shah對記者説,目前印度珠寶消費人群佔總人口的比重約為15%至20%,即2億人左右。與中國人類似,他們最青睞鑽石和足金。“現在經濟形勢欠佳,衝擊到我們的生意,但我認為前景樂觀。”

  “百家爭鳴” 品牌與設計為先

  劉小雯認為,中國內地等珠寶市場已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想要突出重圍,有實力的企業可向品牌方面邁進,觸摸較穩定的中高端客戶群,獲取比“替人做嫁衣”更高的回報;或者提高設計能力,“中國這麼大,一定人群還處於追求人生第一、第二件珠寶的階段,但他們的認識和品位會逐漸提高。”

  專營翡翠的香港安東珠寶總經理陳偉康表示,華人有喜愛翡翠玉石的文化傳統,近年客戶群越來越年輕化,在該公司單次每人平均消費5萬美金以上。過去一年,翡翠價格上漲逾一倍,其中緬甸優質翡翠難求,但高價並未影響顧客購買欲。(記者 賈思玉)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