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惠內地因素 香港失業率創13年新低

2011-09-23 10:04     來源:新華網     編輯:王思羽

  雖然週邊經濟轉差,不過香港就業情況卻得到進一步改善,最新失業率創1998年2月份以來最低水準,好過市場預期。香港經濟學者表示,內地因素是帶動香港失業率下降的重要動力,並且還將繼續利好香港就業市場。

  根據特區政府日前公佈的數據,香港6至8月份失業率僅3.2%,較5至7月份再跌0.2個百分點,並接近全民就業水準。總就業人數增加10800人,持續第六個月上升,達363.66萬人,創歷史新高。就業增長明顯超越勞工供應的增長,失業人數顯著減少約7200人至13.01萬人。

  在6至8月份,香港失業率出現下跌的行業主要有建築業、貨倉及運輸輔助活動業、餐飲服務活動業和專業及商用服務業(不包括清潔及同類活動)。

  匯豐環球大中華區經濟師郭浩莊在點評該數據時表示,這顯示歐美需求疲弱並未對香港就業市場帶來打擊。暑期工重返校園有助失業率改善,但更主要的是受惠于市民收入上升,以及中國內地的需求增長使香港本地需求保持強勁。

  香港浸會大學經濟係副教授巫伯雄接受新華者記者採訪時表示,香港就業市場表現理想主要是兩大因素帶動,其一是特區政府基建投資帶動了建築業復蘇,創造了就業機會;另外就是內地購買力外溢,令香港消費市場蓬勃,從而支撐就業市場。

  巫伯雄表示,內地是新興經濟體,而且市場龐大,居民收入增長快,再加上人民幣升值,令內地居民覺得到香港購物或消費會很划算,吸引大批內地旅客入境旅遊、消費,從而促進了香港內部需求。香港樓市其中一部分購買力就是來自內地財富外溢的效應,從而帶動了香港整體樓市發展,令地産以及建築相關行業興旺。

  儘管到目前為止,香港經濟表現大致良好,不過,作為開放的經濟體,香港一向較易受歐美經濟影響。面對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的惡化和美國疲弱的經濟,僱主的招聘意欲近期已轉趨審慎。部分人事顧問也因此認為,香港失業率已見底,估計未來會回升,當中以金融、進出口及製造業最受影響,並最少持續一年。特區政府表示,會繼續密切留意事態的發展,以及對香港經濟未來前景和職位開創步伐的影響。

  相對於部分人士對香港就業市場前景的謹慎看法,巫伯雄對香港就業情況仍保持樂觀。他表示,歐美經濟對亞洲的影響已不如以往那麼大,除日本、韓國與歐美市場聯繫較緊密外,其他亞洲經濟體與歐美經濟關聯並不強。目前,亞洲與新興市場已形成自己的經濟圈,而且新興市場的經濟增速很快。如果來自這一經濟圈的貿易額與需求增速能夠減低歐美經濟放緩的影響,對香港的負面影響就應該不會太大。

  巫伯雄還表示,8月中旬在香港舉行的國家“十二五”規劃與兩地經貿金融合作發展論壇上,中央政府宣佈了支援香港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的系列新措施,這些惠港政策增加了市場的信心,使人覺得香港前景正面,可放心消費和投資,僅這一消息就會對投資、就業帶來正面影響。

  不過巫伯雄表示,由於新措施發揮效果需要一個過程,“目前還沒有顯現出來,但未來會越來越明顯。”巫伯雄説,他相信香港失業率還會穩步下調,“以往主要靠外需帶動下調,現在主要是由內需帶動下調。”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