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列世界頂級金融中心 滬排名升兩位超巴黎

2011-07-10 10:24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王思羽

香港成為緊隨紐約、倫敦、東京之後的頂級金融中心 圖片來源:香港大公報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2011年度新華─道瓊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指數(IFCD INDEX)”,8日在滬正式對外發佈:紐約、倫敦、東京、香港、新加坡居綜合排名前5,排在前10位的依次還有上海、巴黎、法蘭克福、雪梨、阿姆斯特丹。中國的北京列第14位、深圳列第21位、臺北列第40位,均處於中上水準。

  該指數自去年創立以來,作為全球新興經濟體的首個世界級金融中心指數,備受各國關注。今年則根據45個金融中心城市指數得分,按競爭和發展能力分成4個梯隊,體現金融中心4個不同發展階段──第一梯隊包括紐約、倫敦、東京、香港,均是世界頂級金融中心。

  滬港成長分居前二位

  從地域分佈上看,45個金融中心歐洲最多,達21個;其次為亞太及非洲,達14個;美洲有10個城市,但8個在北美。今年的排名顯示:亞洲在全球金融市場佔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中國上海、香港在“成長髮展”的分指標排名中,更高居全球第1、第2位。

  對此,德勤中國首席執行官盧伯卿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做到政策具有靈活度和彈性。納斯達克OMX集團斯德哥爾摩證券交易所總裁亨裏克森在上海表示:“亞洲及其他新興經濟體,正在國際金融市場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和金融市場參與者來到亞太地區”。

  港獲評為“最佳樞紐”

  香港今年綜合排名與去年相同,但“服務水準”指標一舉超過巴黎,由全球第5位上升至第4,顯現本港金融服務業持續完善與進步,已在全球範圍增強了競爭力。而香港在IFCD INDEX的“金融市場、成長髮展、産業支撐、服務水準、綜合環境”5個指標方面亦發展均衡,均名列前茅,尤其是“成長髮展”方面表現突出,並被指數報告評為“最佳樞紐”。

  目前,香港有143家持牌銀行、27家有限制牌照銀行、28家接受存款公司,並有88家外資銀行在港設代表辦事處,分行總數約1300家,可全日24小時與世界各地進行外匯買賣,外匯市場成交額排世界第6。

  報告分析説,香港不僅在地理位置上有承東啟西的優勢,更在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強力支援下,承擔著越來越多的中西交流重任,憑藉其優越的地理位置、開放的經濟制度,成為許多中國內地企業走出去的“跳板”。

  人民幣國際化更是給香港帶來更多機遇和潛力──目前,香港的人民幣離岸業務發展迅猛,預計未來在人民幣存款、跨境貿易結算、債券發行等方面仍會保持強勢增長──人民幣逐步走向國際化,將有助於吸引經營人民幣離岸業務的外資銀行、金融機構匯集香港,也有助於進一步強化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的競爭優勢,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滬排名升兩位超巴黎

  上海此番在IFCD INDEX指數中表現搶眼,“成長髮展”分指標居全球首位,並依靠“服務水準、産業支撐、綜合環境”等分指標的排名提升,綜合競爭排名上升兩位至全球第6,一舉超過有悠久金融歷史的巴黎和法蘭克福。

  報告指出,上海作為金磚國家金融中心代表之一,主要優勢在於成長髮展,強勢的成長性對上海金融市場深度發展有積極促進作用,目前上海的金融業總量已居中國大陸各省份第一。

  據分析,上海金融市場的發達,主要體現在直接融資發展上,上海直接融資總額已佔全國的四分之一以上,各類金融要素及結構的市場完備程度,居全國第一。金融業開放程度方面,上海的外資銀行境內總部數量,約佔全國三分之二,包括跨國金融業及相關行業巨頭如花旗、匯豐、摩根士丹利、黑石、RBS、AIG、渣打等多將中國總部設在上海。上海外資銀行資産亦佔到全國外資銀行的80%以上。

  中國香港、上海入選全球前六大金融中心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發展實力列全球第六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