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連爆高利貸崩盤案 民間資本監管難

2011-07-12 08:24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王思羽

借貸市場調查

  廈門市近期連續爆出民間高利貸崩盤大案。涉嫌介入民間高利貸的既有擔保公司負責人,甚至還有銀行機構的高管。一些專家表示,當前資金成本節節攀升,實業經營壓力不斷加劇,一些民間資本脫離實業領域進入民間借貸市場。民間資本“金融化”加大了民間金融的監管難度,相關部門應從資金供給和需求兩個方向堵疏結合,給中小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6月中旬以來,廈門融典擔保有限公司涉嫌陷入數十億元高利貸債務的傳聞,在廈門本地引起了極大的關注。

  記者多番調查了解到,2008年9月,鐘明真成立廈門融典擔保有限公司,進入擔保領域,大肆向民間借貸,有時由擔保公司擔保,有時乾脆由個人擔保或抵押資産。對於傳聞中“30多億元”的高利貸債務本息,記者向鐘明真求證,她表示“目前只想自己先處理,不願接受記者採訪”。

  一位債權人告訴記者,2009年前他就開始將富餘資金借給她,月息一般都在2分以上。“一開始她很守信,及時給付利息。但等你把更多的錢借給她後,她就開始要求你延長借期,降低利息。”

  這位債權人表示,鐘明真的直接債權人估計接近百人,其中最多的一人債權就有1.8億元之多。

  “民營化”是非

  今年一月前後,廈門另一家擔保公司負責人賴月香,涉嫌詐騙和非法集資也被立案偵查。

  作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重要手段,各地近年來批准成立了一大批擔保公司。但接連爆出的擔保公司與民間高利貸“有染”,讓不少人士對擔保公司的制度設計再次提出疑問。

  廈門一家擔保公司的高管表示,當前擔保公司的定位主要是服務中小企業,只有國有資本才願意從事這樣以社會效益為主的微利行業。而大量民間資本進入這一領域,其中不少都衝著經濟效益而來。在今年民間借貸利率不斷趨高的背景下,以民營資本為主的擔保業很難堅守底線,頻頻介入民間高利貸,極大增加了監管難度。

  廈門不少擔保業界人士表示,當前不少擔保公司已經淪為民間借貸的窗口,與擔保業務越來越遠。其他地方擔保公司情況也並不比廈門好,只是沒有傳出“出事”,而並非沒有“出事”。

  深層背景: 放貸“容易掙錢”,實業資金也加入

  “當前民間資金鏈緊張,導致擔保公司壓力加大,一些管理不規範的公司出現問題也就成為自然。”廈門大學金融係副教授陳善昂説,民間金融的“氾濫”,一定程度是正規金融作為不夠所致,只要中小企業融資的問題沒有解決,擔保公司的風險問題就難以杜絕。

  廈門的一位民間放貸人告訴記者,今年以來民間借貸的利率不斷攀升,目前閩南一帶有抵押的民間借貸月息都在4分以上。一家擔保公司的負責人也表示:“真做擔保的利潤極少,民間放貸的錢相對好掙多了。”

  記者了解到,由於經營實業的壓力大,閩西南一帶的不少富裕人士於是將積累的資金集中起來從事民間借貸。

  一位民間放貸人告訴記者,他的資本金在千萬元左右,這樣規模的放貸公司在廈門很多。“像我這點錢,搞不了什麼實業,想來想去只能放貸。雖然有風險,但還是比搞工廠輕鬆。”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