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立法會議員吁港府反思預算案爭議

2011-04-07 18:11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王思羽
  據香港中通社報道,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6日起舉行為期兩天的會議,就2011至2012年度財政預算案撥款部分進行二讀辯論。多位議員表示,今年的預算案引發不少爭議,在諮詢和制定機制等方面值得深思;也有議員對香港經濟和民生的長遠發展提出建議。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2月23日發表了新一財年預算案,提出向每個強基金戶口注資6000元(港幣,下同)紓困;但一週後為順應民意,改向18歲或以上香港永久居民直接派錢及退稅。

  “今年的預算案是香港回歸以來在民生方面撥款最多的一份,但也是爭議最大的一份,主要由於注資強基金的方式不能讓市民即時受惠。”民建聯主席、議員譚耀宗指出,修改後的預算案整體內容詳盡,覆蓋面較廣,民建聯表示支援。

  他認為,港府應檢討預算案諮詢和制定機制,並參考政團意見以更貼近市民訴求;同時,他建議政府部門提高工作效率,確保預算數字的準確性。新民黨議員葉劉淑儀也表示,財政司的角色不等同於“掌櫃”,著眼點不應只在收支平衡,隨著社會急切變化,市民對政府要求越來越多,港府要反思處理預算案的手法。

  經濟動力議員林健鋒也對預算案表示支援,讚揚“財爺”做出修改是從善如流。他希望當局儘快公佈派錢方案和時間表,但不認同以後港府有盈餘就要派錢,他認為儲備應用作長遠投資。

  退休保障制度是今次預算案備受關注的議題之一。譚耀宗認為,部分議員提出的“全民退休保障計劃”缺乏具體方案,有待社會長期諮詢討論,以達成共識。

  多位議員表示認可港府推動六大優勢産業。議員潘佩璆稱,此舉有助增加勞工就業機會,拓寬香港經濟基礎,為年輕人發展創造更好條件。他續指,政府的領導工作非常重要,應向市民展示清晰願景。

  除了值得肯定的地方,個別議員指預算案對一些問題回應有限,例如:增加安老院舍和殘障人士院舍供應;復建居屋和優化房屋政策;支援中小企業打開內地市場;在醫療、教育和環保等方面加大投資力度;以及把握國家“十二五”機遇,制定具體計劃和行動綱領等。

  曾俊華早前將《2011年撥款條例草案》提交立法會審議,旨在將一筆約3268.09億元的撥款,作為2011年4月1日至2012年3月31日財政年度的政府服務開支。立法會計劃于13日就草案進行表決。(王玉)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