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金融業的“定海神針”

2009-12-14 08:51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肖燕

  中國銀行澳門分行是澳門最大的金融企業。澳門回歸十年來,中銀澳門分行積極拓展業務,用心服務澳門,為澳門經濟發展貢獻良多。最近,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銀行澳門分行副總經理黎振強接受了中新社記者專訪。

  根植澳門六十年

  中國銀行澳門分行是在一九五0年六月成立的。剛開業時,該行依當時法規登記為“澳門南通銀行”,到一九八七年元旦,“南通”正名為中國銀行澳門分行。

  黎振強介紹,中國銀行澳門分行以“根植澳門,服務澳門”為宗旨,結合不同的經濟發展時期開展業務。澳門回歸後,又率先開辦網上銀行業務和私人銀行服務。

  “我們的行銷理念是‘以客戶為中心’。”黎振強説,“面對不同客戶層面的需要,中銀澳門分行努力以優質的業務和産品,為他們提供分層行銷服務”。

  目前,中銀澳門分行已發展成為澳門最具規模的銀行,有二十五間支行,一千多名員工,存放款在銀行本地業務總額中約佔三分之一。  

  澳門回歸過程中的積極參與者

  澳門回歸前,中銀澳門分行部分管理人員獲邀出任《基本法》起草委員會、諮詢委員會的委員,以及土地基金的中方成員。在回歸倒計九十九天的時刻,中銀澳門分行發行了“中銀九九回歸紀念信用卡”,同時舉辦了開放日,讓更多客戶感受迎回歸的氣氛。

  回憶起十年前的情景,黎振強記憶猶新。他説,中銀牽頭組成“澳門金融界慶祝委員會”,為金融界迎、慶回歸籌辦了一系列活動。如《江山萬里圖》的長軸巨幅國畫展覽、金融界慶回歸展覽會、中國廣播交響樂團來澳演出等。一九九九年五月三日,金融界慶委會還在中銀大廈邀請行政長官候選人何厚鏵介紹政綱及其施政設想。

  “當時,銀行業正在抵禦二十世紀末最嚴峻的一場金融危機。我行作為本地主要的商業銀行,一方面堅持自身的穩健經營,同時配合政府的金融政策,努力維持了澳門銀行業的穩定局面。”

  發鈔流通量佔市場一半

  澳門進入回歸過渡期後,中國銀行參與澳門元發行事宜被提上了議事日程。中葡雙方經過約三年的外交談判磋商,于一九九四年七月達成共識並簽署了《中葡聯合聯絡小組關於澳門發鈔問題的會談紀要》。在澳門金融管理局、有關同業、印鈔公司等支援下,中國銀行于一九九五年十月十六日開始發鈔。十四年來,中銀澳門分行按法令發行了八版澳門元鈔票,發鈔的流通量約佔市場的百分之五十。

  去年北京奧運會舉行前夕,中銀澳門分行又發行了四百萬張面額二十元的奧運會澳門幣紀念鈔。雖然中銀為發售做了精心準備,並推出網上預定服務,七月十六日奧運紀念鈔上市當天仍引發搶購潮。不少分行一大早門前已匯集二三百人排隊,需警察維持秩序,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人民幣業務五年增長四十倍

  二00四年,中銀澳門分行被授權擔任澳門個人人民幣業務清算行。

  黎振強深有感觸地説:“澳門銀行開辦個人人民幣業務,是國家擴大金融開放和促進澳門與內地往來的重大舉措。我行獲委任為澳門人民幣業務清算銀行,既是榮譽,也是更大的承擔。”

  五年來,隨著澳門與內地經濟關係的拓展,澳門的人民幣業務已有了一定的發展。全澳同業存放在人民幣清算帳戶的資金不斷增長,至今年十一月底止,已比開辦初期增長了約四十倍。人民幣匯款、兌換及信用卡業務也日趨活躍。

  黎振強介紹,澳門最近還開辦了人民幣國際貿易結算和貿易融資業務。在可見的將來,澳門與內地在人流、物流、資金流等方面將加快融合,人民幣業務還會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對澳門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黎振強説,回歸十年,澳門一躍成為亞洲經濟增長和每人平均收入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特區已在社會經濟的各個方面打下了很好的基礎,這個基礎的核心就是“一國兩制”,將繼續推動澳門走向穩定發展的明天。

  他表示,在旅遊、會展、酒店業的拉動下,澳門向著適度多元化努力,最終一定會有所成就。隨著珠三角地區加快改革開放和走向同城化、一體化,以及橫琴開發、港珠澳大橋興建和城際交通網路的接軌等有關規劃的落實,澳門將不再被“地小人少”的限制所約束,而是與周邊地區一起,共同謀劃走向繁榮的康莊大道。“在這個過程中,中銀澳門分行一定會大有作為!”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