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存款同比少增導致貨幣增速放緩

2013-07-15 09:37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林天泉

  中國人民銀行有關部門負責人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6月份貨幣增速放緩的直接原因是存款同比少增。6月份貨幣市場利率的波動是一種短期現象,不會直接影響實體經濟。下一階段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綜合運用數量、價格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調節好銀行體系流動性,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總量平穩適度增長。

  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6月份隨著相關金融管理政策出臺,特別是中下旬後商業銀行按照宏觀審慎要求,加大了調整資産負債結構的力度,適度調整了月初過快的信貸投放節奏,同業運用渠道有較大幅度的收縮,減少了存款派生。加之上年同期基數相對較高,對貨幣增速也有一些影響。此外財政存款同比少減較多,由此也相應地少增了一部分存款。

  對於6月份的貨幣市場利率波動,該負責人表示,6月份貨幣市場利率的短期波動有多種原因,既有與美國退出QE預期等帶來的外匯市場變化的影響,也有節日現金投放、補繳準備金、稅收清繳等時點性因素的影響;既有金融機構在流動性風險控制和資産負債管理方面的不足,也有外部“唱空”中國的噪音引起的市場預期變化等情緒性因素,還有監管政策集中出臺的疊加影響。

  6月下旬以來,隨著央行積極採取一系列措施穩定市場利率,以及時點性、情緒性因素的逐步消除,貨幣市場已恢復平穩運作。截至7月12日,隔夜拆借和回購利率已分別回落至3.32%和3.29%。總體上看,我國銀行體系流動性是充裕的,6月末金融機構超額準備金率為2.1%,超額準備金餘額達到2萬億元,而通常保持在1萬億元左右就比較充足。6月份貨幣市場利率的波動是一種短期現象,不會直接影響實體經濟。貨幣市場利率的適度變化有利於發揮價格杠桿的作用,促進金融機構審慎穩健經營,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引導金融機構更有力地支援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

  該負責人表示,上半年社會融資結構有三個特點。一是人民幣貸款增長平穩,但佔比降至歷史同期最低水準。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5.08萬億元,同比多增2217億元,佔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50.0%,同比低12.4個百分點。二是企業債券凈融資創歷史同期最高水準,帶動直接融資比重繼續上升。上半年非金融企業境內債券和股票融資合計佔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13.3%,同比高0.8個百分點。三是實體經濟通過金融機構表外獲得的融資明顯增多。上半年實體經濟以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委託貸款和信託貸款方式合計融資2.86萬億元,同比多1.43萬億元。上述變化説明,多元化的融資結構進一步優化了金融資源的配置,基本滿足了實體經濟發展的需要,為穩增長、調結構和促改革創造了有利條件。

  上半年貸款結構分部門看,住戶消費貸款增長較快。分期限看,中長期貸款增速加快。貸款投向也出現了積極變化:一是産業部門中長期貸款增長回暖。6月末,産業部門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7.4%,分別較上月末和去年同期回升0.2和1.1個百分點。二是基礎設施行業中長期貸款增速回升。6月末,基礎設施行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6.6%,較上月末回升0.3個百分點。三是服務業中長期貸款增長加快。6月末,服務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7.9%,較上月末回升1.3個百分點。

  該負責人表示,人民銀行一直積極引導金融機構的信貸資源向小微企業傾斜,金融對小微企業支援力度也不斷加大。截至2013年6月末,全國小微企業人民幣貸款餘額12.25萬億,佔全部企業貸款的28.6%,較去年同期和上月分別提高0.4和0.2個百分點。上半年新增小微企業貸款1.03萬億,佔全部新增企業貸款的42.6%,較去年同期提高9.9個百分點;其中6月當月新增小微企業貸款2190.56億元,較上月末多增814.07億元。  (□本報記者 任曉)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