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短期理財暗藏貓膩

2013-04-14 07:38     來源:中國經濟網     編輯:范樂

  銀行在宣傳理財産品時,往往強調年化收益率,而忽視告知投資者申購期和清算期的利息計算。理財産品的買賣過程包括申購期、産品期、清算期,而資金在申購期和清算期的兩個階段是沒有利息的。

  據媒體報道,投資期限在1個月以內的短期理財産品發行量略升4%,部分7天期理財産品因高收益受到投資者追捧。不過,銀行卻在兌付期限上設下“玄機”,下調了投資者的實際收益。而每月末大量理財資金轉化為活期存款,回到銀行表內。通過對兌付期的時間安排,這些資金就能作為存款,幫助銀行通過月末的貸存比考核,“吃了”投資者的活期利息。

  同時某些商業銀行偶爾也會巧踩“時點”,在國家法定假日前發售超短期理財産品,當産品到期時遇上法定長假,清算日則會繼續順延,銀行兌付期進一步拉長。而産品標榜的高收益率,也因銀行佔用資金的時間過長大打折扣。

  點評:大多數銀行推廣短期理財表面上看是為了滿足客戶需求,實際上是滿足了自己業績。對於産品投資到期日至收益到賬日這段空白地帶的計息問題,還需監管部門出面予以保護。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