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六成年輕人有信用卡 刷卡成癮緣自缺乏安全感

2013-04-10 10:58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范樂

  CFP供圖

  本月7日,招行行長馬蔚華在博鰲亞洲論壇上表示,信用卡提前4年盈利要感謝中國年輕人,盈利裏面利息的貢獻將近40%,40%裏一半是年輕人,一半是有錢人。記者近日在街頭走訪調查得知,超過六成的年輕人至少有一張信用卡,超過半數的年輕人將刷信用卡作為購物的首選支付方式。不過,在暢享刷卡透支樂趣的背後,不少年輕人直言自己是“一入刷卡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的標準卡奴。

  街頭調查:

  100人中63人有信用卡

  “請問您有信用卡嗎?您消費買單時會首選刷信用卡嗎?”連續兩天,記者在廣州各大商場的收銀臺附近相繼詢問了100位年輕人,其中63名受訪者明確表示有信用卡,有的還不止一張。而經過在收銀臺處長時間的觀察,記者發現,多數年輕人買單時首選刷信用卡。

  “現在在我們這兒買單的消費者,刷卡的佔80%以上,而其中又以刷信用卡為主。個人感覺,二三十歲的靚女靚仔們多以刷信用卡為主,有的還會掏出好幾張卡,問刷哪個銀行的信用卡有優惠。”位於體育西路的一家大型百貨公司收銀員告訴記者。

  辦卡原因

  剛需族:月光加透支

  提起自己錢包裏的三張信用卡,剛工作一年半的張捷坦率地告訴記者,“有了這三張信用卡,我才有底氣陪女朋友逛街。”

  今年27歲的張捷是揭陽人,父母都是公務員。2011年,研究生畢業的他應聘進了一家廣告公司,月薪五千左右。不過,扣掉生活費、房租、交通費、電話費等日常開銷,再加上朋友之間聚餐、偶爾給自己買件衣服等花銷,張捷成了月光族。

  之所以辦信用卡,還是因為談了戀愛。“談戀愛嘛,吃飯逛街買衣服看電影這都是必不可少的,再加上女朋友過生日、春節、情人節等節日,處處都要花錢。”很快,張捷覺得吃不消了。在徵得父母同意後,他分別辦了三張信用卡,過上了刷卡的“負債”生活。現在,張捷在廣州刷信用卡消費,每月的帳單由父母幫他還款。當記者問及讓父母還款是否內疚時,健談的他變得很沉默。

  面子族:別人都辦我也辦

  在調查中,記者了解到,不少年輕人起初辦信用卡是為了“壯面子、趕時髦”。

  “都工作了還沒有一張信用卡,怪不好意思的。看著朋友都刷信用卡消費,頓時覺得自己out了。”在天河工作的白領小趙説。直到信用卡到手,從未提前消費過的小趙才開始研究什麼叫帳單日、什麼時候刷卡最划算。“當時剛拿到信用卡,我都不知道還需要開通。後來和朋友交流的多了,我才發現,他們每個人都有好幾張卡。如果某個月刷得太多了,一時在最低還款日期前還不上,還會從另外一張卡裏預借現金。”這種“拆東墻補西墻”的刷卡行為被小趙稱為“自殺式刷卡”。

  貪便宜族:為打折優惠和積分

  和剛需族、面子族比起來,還有一部分“精明”的年輕人是奔著信用卡的種種優惠而來的。不少銀行為推銷信用卡業務,紛紛打出“看電影五折優惠”、“積分兌換品牌手機”、“購物有折扣”等各種促銷招數。

  不多,記者發現,所謂的“積分兌換禮品”,更像一個美麗而又遙不可及的夢。記者在各大銀行的網站上看到:往往幾千分的信用卡積分才能兌換到一件市值幾十元的禮品。比如,一個名為“史努比踏雪保溫桶”的禮品,在淘寶網上售價65元,而在某家銀行的信用卡兌換專區,卻需要41000積分。而按照該銀行的積分規則,每消費人民幣一元才可積一分。

  心理專家:

  “刷卡癮”緣自缺乏安全感

  湖北省心理學會的王偉老師分析説:“年輕人成卡奴,刷卡易上癮。這種‘刷卡癮’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壓力太大,是長期缺乏心理安全感的一種表現。由於學生時期較為拮據,大部分同學不能隨心所欲地消費。而走向職場之後,工資體現了自身勞動的價值,此時人們就會有種滿足感和膨脹感,希望通過消費來獲得對自己的肯定。這是人的一種正常心理反應。”

  不過,王老師對於患有“刷卡癮”的年輕白領們也提出了告誡:“雖然使用信用卡消費有諸多優惠措施,但是我不建議年輕人申請好幾張信用卡。年輕人應先學著培養自己的理財意識,比如每個月強制自己存下來一部分錢,嘗試購買理財産品、保險等,再學著消費。這樣才能做到日常消費有計劃,工作生活兩不誤。”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