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口銀行調計劃備戰IPO 粗放式擴張模式亟須改變

2013-03-29 13:09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王偉

  繼2007年第一波城商行登陸A股之後,粗放的經營方式和盲目擴張一直被詬病,此後未有任何一家城商行在A股上市。但去年,有16家城商行在證監會排隊,其中10家在初審階段,6家處於落實反饋意見中,還有一些城商行正在積極備戰IPO,漢口銀行正是其中之一。

  “漢口銀行IPO還在補充材料階段,並且對募資規模和用途進行了可行性審議,最終還沒有明確的結果。”一位接近漢口銀行的知情人士透露。不過,股權分散、擴張模式等城商行的“通病”目前仍然困擾著漢口銀行,其IPO之路很難一帆風順。

  五年“補血”70多億

  公開資料顯示,漢口銀行前身為武漢市商業銀行,成立於1997年12月16日。早在2008年制定的《漢口銀行發展戰略規劃(2009—2013年)》中,漢口銀行明確了穩步實施引進外資銀行戰略投資者、跨區域發展、上市三大戰略部署。

  今年3月20日,漢口銀行股東大會上審議了包括《關於調整漢口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申請在中國境內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數量的議案》、《關於調整漢口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股票募集資金使用可行性的議案》等在內的多項議案。

  這意味著,漢口銀行將對調整IPO發行數量和募集資金使用可行性進行重新調整和審議。2011年9月漢口銀行召開的臨時股東大會上,該行正式審議通過了《關於申請在中國境內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股票並上市的議案》,以及其他與上市有關的議案。

  儘管漢口銀行沒有披露IPO的發行規模,不過根據《證券法》,企業IPO公開發行的股份達到公司股份總數的25%,公司股本總額超過人民幣4億元的,公開發行股份的比例為10%以上。

  據漢口銀行2011年業績報告顯示,該行總股本為35.18億股,如果按25%的發行比例推算,當時該行IPO可以發行約8.8億股。繼去年末該行增資擴股後,其總股本已達到了41.28億股,如果仍然按照25%的比例發行,那麼該行IPO至少可以公開發行10.32億股。

  隨著漢口銀行資産規模的擴張,資本消耗加速了融資頻率,五年內漢口銀行進行了三輪增資,總共獲得股東輸血74.34億-76.34億元。最近的一次是去年10月19日,鄂武商A發佈公告稱,將以3.8-4元/股的價格,認購漢口銀行新增股份1億股,佔漢口銀行增發後總股本的2.35%左右。而漢口銀行則希望通過此輪定向增發,新募集股份9.5億股,募資約36億-38億元。增資完成後,漢口銀行的總股本將達到44.68億股。

  然而,去年12月26日,漢口銀行完成了工商註冊變更顯示,其註冊資本為41 .28億元,顯然,這比原計劃減少了3.4億股,市場不禁猜測去年末的一輪增資擴股計劃並未達到目標。“實際上,該行去年大約增發了6億股,募資23億元左右,比原計劃至少減少了13億元。”漢口銀行內部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透露,“行裏一直在為IPO準備材料,包括清理股權問題,是否能夠趕上順風車還要看政策和時機。”

  此前,漢口銀行在2007年和2010年曾兩次增資擴股,第一次新增募集資金15.48億元,第二次則新募集了22.86億元。其中,在2009年9月該行啟動的第二輪增資擴股中,弘毅投資以聯想控股名義購入漢口銀行6.33億股,聯想控股即成為該行單一大股東;武漢鋼鐵(集團)公司出資7.67億元認購4.26億股,成為第二大股東。

  大量“補血”之後,去年下半年,漢口銀行更是加速進行規模擴張。除新成立蔡甸、黃陂、江夏三家支行外,還在12月份連續成立了襄陽、荊門兩家異地分行。此外,還成立了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中心暨專營支行、陽新漢銀村鎮銀行。

  引進戰投道路曲折

  實際上,城商行與農商行上市均面臨著股權分散與員工持股問題,漢口銀行也不例外,截至2011年底,漢口銀行的股東總數為4361戶,其中國家股和法人股東261戶,自然人4100戶,大大超過200名股東的上市紅線。

  截至2011年末的數據顯示,漢口銀行第一大股東為聯想控股,持股佔比約17.99%;第二和第三大股東為武漢鋼鐵集團和武漢開發投資公司,佔比分別為15.65%和9.59%。2010年1月6日,漢口銀行與聯想控股、武鋼集團簽訂投資入股暨戰略合作協議,成為戰略合作夥伴。當年4月28日,漢口銀行高調啟動上市工作,並將“儘快完成上市輔導”。漢口銀行董事長陳新民曾表態,“漢口銀行將在2011年第二季度正式向國家監管部門遞交上市申請。”

  在引進戰略投資者方面,引入外資股東早就是漢口銀行的既定目標,2008年,漢口銀行開始尋找境外投資者。據一位跟蹤漢口銀行的PE界資深人士對媒體透露,漢口銀行本輪的增資擴股為定向增資,定向引入對像是此前傳出“緋聞”的臺灣中信金控,兩家之間已經談好,主要的基礎是業務之間的合作。但是最終,臺灣中信金控並未入股漢口銀行。

  除此以外,漢口銀行還尋覓了北美洲的銀行入股做戰略投資者,不過最終都未有結果。根據有關規定,股份制銀行要成功上市,政府單一股權原則上不得高於30%,境外戰投不能超過兩家,持股比例不能超過25%,單一境外投資者持股比例不能超過20%。“實際上,漢口銀行當年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除了需符合持股比例不能超過20%這一硬性規定外,該行自身還要求入股方不得對其管理層結構進行調整,這成為許多戰投進駐的顧慮之一。”上述接近漢口銀行的知情人士透露。

  有業內分析人士指出,國內的城市商業銀行大多采取盲目擴張的方式來發展,而其自身實力、公司治理、內部管理卻不能滿足內外環境的高要求,其中人事罷免受到行政干預也是影響其完善公司治理的一大障礙。

  民生銀行董事長董文標就直言,“目前100多家城商行都是由地方政府控股,或者通過政府平臺來控股。地方政府應該想辦法把這塊資産賣給當地最優秀的民營企業家,然後讓它市場化。”

  據悉,證監會與銀監會等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城商行上市的有關要求,主要是規模擴張、資訊披露方面的要求。

  與此同時,2011年間,銀監會對內控不健全的城商行新設網點暫停審批,並上調城商行幾個關鍵監管指標數據,具體為:資本充足率上調到10.5%,較2010年提高0.5%,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不低於7.5%,杠桿率不低於4%;貸款撥備率不低於2.5%,撥備覆蓋率不低於150%,流動性覆蓋率不低於100%;存貸比進行月均考核等。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2年上半年末,漢口銀行總資産為1979億元,半年實現凈利潤9.63億元。而根據該行2011年年度業績報告,截至2011年末,該行資本充足率為11.04%,核心資本充足率為10.16%。資産品質方面,2011年末,該行不良貸款餘額為4.18億元,不良貸款率0.87%,撥備覆蓋率達到了236.64%,比年初上升67.81個百分點。不過從公司類貸款的行業結構來看,漢口銀行前三大貸款最多的行業分別為製造業、房地産業和批發零售業。正因如此,這幾類行業的風險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而開始暴露,因此漢口銀行資産品質將存在一定的控風險壓力。

  一方面通過放貸獲得利差增加利潤,另一方面對外擴張圈地,這是大多數城商採取的粗放式經營模式。對此,業內專家認為,城商行定位於地方銀行,大多設在中小企業集中的地方,客戶結構比較單一,信貸投向中小企業的整體比例和平均不良率均顯著高於大行,這意味著城商行風險承受能力要求更高,漢口銀行也不例外,在沒有轉變經營方式和進一步調整信貸結構的情況下,上市圈錢恐怕會給其帶來更大的擴張衝動。

  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末,城商行總資産規模已達到12.34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3.66%。“我認為大部分城商行首先要立足當地,把基礎做實,把地方業務往深處挖,不一定非要朝著大的擴張規模的方向上去走,就是踏實服務當地經濟,所以從實現這種目標來講,並不是所有的城商行都應該把追究上市作為第一位的目標,這也體現了一種差異化和特色化,一味的資産規模擴張和粗放式的經營方式不可持續。”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説。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