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投資主體差別大 中國散戶當先歐美機構為主

2013-03-29 09:13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范樂

  楓葉金幣。

  廣州市場銷售的瑞士金條。

  境內外黃金投資主體和偏好差別大——

  金銀市場進入淡季後,很多市民摩拳擦掌等“抄底”,認為在這個通貨膨脹的時代中,家中金銀似乎越多越好、成色越足越保險。

  對比發達國家與地區的金銀投資行為,中國居民的市場安全感比較差,投機金銀的比例遠大於價值投資的比例。

  專業人士認為,雖然境內外投資市場有較大差異,但歐美人長線價值投資金銀的習慣顯然更為理性,應為中國內地的投資者所借鑒;投資金銀不必盲目,可以多買投資型金幣,堅持購買金條,少操作放大功能的産品,爭取較好的長線收益。

  投資品種:

  歐美人買金幣與基金 中國人投資金條與T+D

  記者近期廣泛採訪了境內外市場,發現發達國家與地區,居民投資金銀的品種與中國內地居民存在較大差異。對於發達國家(或地區)的散戶來説,黃金投資力求簡單,買的多是投資型金幣,比如美國的鷹揚金幣與加拿大的楓葉金幣,其次則是投資在貴金屬方向的基金,一般與購買其他基金一樣,是在銀行平臺展開的。

  而在中國國內市場,黃金投資的品種已經十分豐富。普通散戶熟悉的産品,除了紙黃金、金條之外,還有金章、紀念性金幣、熊貓金幣(內地唯一的投資型金幣),各類黃金T+D産品也十分“流行。”而在發達國家市場,普通的居民很少染指具有放大功能的投資産品,無論是黃金期貨,還是貴金屬T+D,都不在散戶的考慮範圍之內,均是企業、機構套期保值的不二選擇。

  而對於內地專業人士一向強調的實物金條,也很少會被國外的家庭投資者染指。記者電話採訪了瑞士、英國的金條生産商,其産出的投資型金條産品,85%是用於銀行間業務的,極少對外銷售,剩餘15%的主要買家也是金融企業或礦山相關行業企業。

  記者還電話採訪了在美國生活多年的花女士與王先生,兩人分別生活在紐約與佛羅裏達州,他們均表示,基本沒聽説過美國家庭、個人會購買金條去保值與投資,就連購買金首飾,美國人也不太關注“千足金”的概念,18K金的、16K金的時尚款式,才是最受歡迎的金飾産品。

  投資理念:

  歐美人愛收藏 中國人固定資産投資

  那麼,黃金延續了10年牛市,為什麼發達國家與中國內地的投資者偏好差別如此之大?記者採訪了多地的投資者,發現投資理念、黃金文化的差異,是導致行為差異的主要原因。

  香港資深錢幣收藏家陳景林先生認為:“對於黃金,無論是在英國,還是在中國香港,中青年人多半是因為喜歡收藏才延伸至投資,不會純粹為了獲利而去投資。金幣與郵票類似,工藝精湛、講究文化品位,更容易被大家所接受;而金條等同於貨幣,沒有什麼收藏價值。”

  而在美國高盛銀行工作的華人客戶經理宋小姐則介紹説,美國人、西歐居民一般偏愛長線價值投資,購買優質的基金類理財産品,穩步長線獲利,投資週期多在1年以上;單打獨鬥炒黃金、炒股票的人本來就相對少,其中極少有人會短線操作,一個月裏幾個來回。

  廣州京鑫投資的朱志剛從事貴金屬投資業多年,他認為,從歷史淵源上來分析,中國人、東方人對於貴金屬尤其是黃金的重視程度就要遠遠大於歐美國家,黃金從古至今都是抵禦任何貨幣危機、戰爭危機的避險工具,“家藏黃金,時時安心”的理念為絕大多數的中國老百姓所信奉。

  對於黃金品種的選擇,中國自古以來,就是最為簡單的形式:金元寶或金塊,不用什麼加工,成色足、分量“實在”最重要。金幣則是完全的“舶來品”,圖案工藝不消説,“加價”、“升水”不是所有的中國老百姓都能接受的。

  結論:

  發達國家理念值得借鑒 中國人買金條亦無可厚非

  那麼,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習慣,哪個投資習慣更理性呢?歐美發達國家居民,善於長線建倉、價值投資,該做法顯然更值得提倡。而其利用專家團隊炒賣基金的行為也更符合社會分工的世界發展趨勢,省時省力、穩健獲利。

  但由於市場環境不同,中國愛投資、重視短期收益,也有其一定的道理,因地制宜投資也是值得提倡的市場規律。對比歐美人愛買金幣的行為,中國人喜歡投資金條無可厚非,後者的“升水”幅度更小,與國際金價緊密連結,抗跌性更強,且更容易變現,仍應是中國家庭黃金投資的最佳選擇。

  歐美人重視收藏概念,未必值得每個中國投資者借鑒。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居民首先應考慮的是資産的增值與保值,是否有文化內涵、是否外形美觀,則是次要問題。

  根源:

  中國投資者少有人做長線投資

  至於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中國老百姓熱愛T+D類貴金屬産品?這更多是個社會問題。“投資無門+通貨膨脹”,勢必引發投機主義盛行,老百姓擔心自己的錢貶值,又妄想一夜暴富,不免鋌而走險。

  記者走訪了廣州投資市場,金市裏的多數投資者都是由股市“轉戰”而來。

  金民羅先生認為,發達國家與地區中,普通散戶對於投資市場與産品的“安全感”較強,投資心態自然比較理性,一般做的都是長線價值投資,購買真正有價值、穩步獲利的産品。而在中國內地,散戶對於市場的“安全性”較差,少有人敢做長線投資,什麼價值不價值,賺一票能走最好,從而導致“投機”主義盛行。

  理財建議:長線投資更有價值

  招商銀行廣州分行理財師李春晨認為,從發達國家居民的金銀投資行為來看,三點經驗值得我們內地投資者參考:

  1.投資型金幣比紀念型金幣更有投資價值。在發達國家與地區,紀念型金幣的發行量本來就比較有限,但投資型産品年年更新,“升水”不足5%,比如1盎司的鷹揚金幣,折合人民幣現價比內地的1盎司的熊貓金幣更低5%以上;而在內地市場,紀念型金幣普遍有40%~150%的“升水”,投資型金幣顯然更加划算。

  2.長線投資貴金屬類基金、穩步獲利。雖然中國的基金市場不如國外的成熟,但基金投資依然是家庭理財的大方向。

  3.買了黃金後租用銀行保險櫃貯存。無論買金買銀,發達國家居民很少有將金銀直接貯存在自己家的,無論是富裕階層還是普通家庭,租用保險櫃均是普遍行為,免去了後顧之憂。而中國人民壓箱底、塞床縫的藏金藏銀習慣,顯然還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