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行賺錢速度下降

2013-03-28 09:36     來源:北京晨報     編輯:范樂

  隨著昨日工行、交行的業績報告出爐,國有五大行去年營業的成績單均已面世。去年歐美債務危機對於中國的金融業而言,可謂是狂風暴雨,中國的銀行業在這場猛烈的暴風雨中,業績增長普遍減速,但日賺超21億元的成績也算得上華麗。

  根據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五大行披露的業績報告計算,去年凈利潤共計7746.1億元,相當於每天凈賺21.22億元。其中,工行仍然拔得凈利潤頭籌,去年其歸屬股東凈利潤為2385.32億元。

  絢麗數據的背後,實際上也存在不少業績增長減速的苦澀。2011年凈利潤增速普遍在20%以上的這五家銀行,在2012年除農行增速為19%外,其他四家均下降到15%以下。其中,3家的凈利潤增速下滑超過10個百分點,建行、工行下滑在11個百分點左右,而交行的下滑程度超過了14個百分點。

  工商銀行行長楊凱生認為,銀行要比工業等企業對市場的反應滯後半年到一年,此前市場對銀行業的影響如今似乎已經有所顯現;另一方面,逐漸加快的利率市場化也將給銀行帶來巨大的挑戰。楊凱生坦言,今年上半年將完成所有存款和貸款的重新定價。今年前兩個月的重新定價工作,已經讓工行的凈息差下降4個百分點。“不過由此也可預見,利率市場化不會讓息差出現大幅下降。”

  除了業績增速下滑,五大國有銀行還有一個共同點,不良貸款率均在下降,不過,不良貸款餘額卻普遍在增加。

  “對於如今不良貸款已經降到很低水準的銀行業來説,再實現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貸款率雙降的情況,已經不太可能了。”楊凱生坦言,雖然去年不良貸款餘額上升了15億元,但不良貸款率的下降至0.85%已經超額完成了原先既定1.2%的目標。他同時表示,今年工行將發放9000億元貸款。

  從年報上看,各家銀行不良貸款餘額的增加,更多源於長三角地區不良貸款的上升。建設銀行高層也表示,下一步要從對個別地區的監管,轉向對個別産業,如造船、航運、光伏等的不良貸款的關注。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