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地位繼續加強

2013-03-28 09:36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范樂

  人民幣國際化地位進一步加強 傳金磚五國版“IMF”將出爐

  昨日,金磚國家領導人結束了為期兩天的第五次會晤。有媒體報道稱,金磚五國計劃建立一個規模為1000億美元的應急基金,但具體合作內容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有媒體援引一位官員的話説,中國將為應急基金提供410億美元,巴西、俄羅斯與印度各自出資180億美元,南非出資50億美元。消息稱,該基金將在緊急情況下使用,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替代品。預計各國元首將於週三批准該基金的成立。

  有分析認為,這實際上是建立一個貨幣聯盟,向歐美傳統貨幣霸權挑戰。職業投資人黃生在其微博中指出,“在IMF和世界銀行被歐洲和美國把持的情況下,發展中國家一旦出現危機,就必須被迫接受歐美嚴苛的政治、經濟條件,才能獲得救助,這次(金磚五國)自己組建基金,直接挑戰霸權。”

  此外,消息稱金磚國家官員還討論建立一家發展銀行以便為這五個國家的經濟建設項目提供資助,但各方在一些細節問題上還存在很大的分歧。

  中國巴西簽1900億元人民幣互換協議

  記者昨日從央行網站獲悉,3月26日,中國人民銀行與巴西中央銀行簽署了互換規模為1900億元人民幣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分析認為,這標誌著金磚國家決定進一步攜手抵禦金融市場動蕩,共同維護金融穩定,有利於規避匯率風險、降低匯兌費用。截至目前,中國已經與20個經濟體達成貨幣互換協議,並與俄羅斯簽署雙邊本幣結算協議,迄今本幣互換額度已超2萬億元人民幣。專家指出,未來人民幣國際化的進一步推進,需在資本項下繼續深化,讓投資者有更多的産品可投資。

  3月26日,中國人民銀行與巴西中央銀行簽署了中巴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互換規模為1900億元人民幣/600億巴西雷亞爾,有效期3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

  巴西中央銀行行長表示,與中國互換本幣的另一層意義是防患于未然,為防範可能再次出現金融市場動蕩做準備。據了解,中國目前是巴西的最大貿易夥伴、最大出口目的地國、最大進口來源國和主要投資來源國,巴西則是中國在拉美的頭號貿易夥伴。

  分析認為,我國與巴西簽署貨幣互換協議後,巴西企業從我國進口商品時,可以直接從巴西本國金融機構借入人民幣進行結算,同時我國出口企業則可收到人民幣計值的貨款,以有效規避匯率風險。

  市場預期,我國央行還將與其他金磚國家簽署本幣互換協議,並開展包括建立金磚國家外匯儲備庫等更多金融經貿領域合作。

  據了解,截至目前,中國已與韓國、新加坡等20個經濟體達成貨幣互換協議,並與俄羅斯簽署雙邊本幣結算協議,迄今本幣互換額度已超2萬億元人民幣。

  花旗集團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表示:“由於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推行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新興市場國家的本幣面臨貶值。因此在貿易中需要一個幣值穩定的貨幣來結算和使用。”不過,沈明高指出,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還需在資本項下繼續深化。“目前來看,人民幣國際化依然是以貿易為背景,在貿易項下進行的,未來需要擴展到投資項下。”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