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260億再融資超50家IPO

2013-03-27 14:21     來源:揚子晚報     編輯:范樂

  今天,蟄伏數月的證監會發審委終於開門迎客,審核中國平安提出的260億再融資計劃。按去年中小創業板IPO每家平均不到5億元的融資額看,此次中國平安再融資額超過50家IPO。市場擔心,平安再融資若順利通過,或將掀起新一輪金融巨頭再融資浪潮,更重要的是A股IPO重啟將逐步臨近,震蕩中的A股又要面臨嚴峻考驗。

  平安260億再融資超50家IPO

  證監會網站公告顯示,證監會主機板發審委將於3月27日召開發行審核會議,審核中國平安可轉債發行計劃。記者了解到,中國平安可轉債發行計劃原本已於今年2月到期,後經股東大會批准,將時間延期12個月。此次中國平安發行的不超過260億元可轉債,債券期限為6年;票面利率不超過3%。按去年中小創業板IPO每家平均不到5億元的融資額看,中國平安再融資額超過50家IPO。

  據了解,此次中國平安可轉債也開創了A股保險上市公司發行次級屬性的可轉債的先河。而在此前,保險公司主要是通過發行次級債來補充償付能力。有分析認為,次級債只能緩解一兩年的資本饑渴,而更長遠的償付能力依然是壓在保險行業頭上的一把達摩斯克利之劍。根據此次中國平安的大規模融資來看,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一年都將是保險行業再融資的敏感時期。

  也就在本月15日,民生銀行剛剛發行了200億元A股可轉換公司債券。此次中國平安260億再融資計劃通過幾無懸念。另有消息稱,招商銀行也正在加緊活動350億A+H配股融資批文。

  有股民昨發微博感嘆,“除了融資還是融資!這些金融巨頭上市後,似乎不融資就不知道怎麼活了,圈錢到底何時是個頭”。

  預計清明節後IPO重新開閘

  “此次發審委審核平安再融資,也是對市場的一次試探和考驗,其後IPO重啟將很快到來”,有機構大膽猜測稱,根據證監會安排的時間進度,IPO重啟的時間或在清明節後。目前,IPO“自查”進入倒計時,據悉,證監會發行部、創業板部、會計部已經緊急向相關機構發函,擬在本週六、週日(3月30日、31日)加班接收自查報告及相關申報材料,並罕見地採取預約制,要求以機構為單位進行集中報送。

  截至目前,IPO排隊企業有841家。一家剛剛遞交了自查報告的排隊企業證券事務代表表示,自查報告的遞交是階段性工作的分水嶺,一旦自查報告成型並遞交給證監會就意味著過了一道坎。證監會副主席姚剛在全國兩會期間曾表示,IPO財務自查將在3月31日前基本完成,然後要進行核查,此後才會考慮啟動IPO。證監會加班的消息表明監管層希望關於擬上市公司的自查快點結束。而且採用的方式是以機構為單位的集中報送,也就是説是重點檢查某些保薦機構,而非是對全部上市公司的自查報告都看。從種種跡象來看,IPO的發行提前是大概率事件。財務核查將為新股發行“開閘放水”打通關節。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林耘認為,核查完了以後就可以進入發審和發行的操作,但從4月開始的財務核查能否快速完成,恐怕並不容易。在5月份的時候開始IPO的重啟,是一個比較理想的狀況。

  股民擔憂會再度挫傷A股

  中國平安的每次再融資都會牽動市場的神經,數次引發市場暴跌。昨天A股市場再度大幅下挫,滬指失守2300點關口,盤中最低探至2281點。而再往前看,2011年9月26日,因為市場傳言QFII大舉拋售中國平安,中國平安A股幾近跌停,H股股價下跌13.91%;2009年9月18日,中國平安再融資1600億元引發A股“血案”,滬指和深成指分別下跌5.14%和5.08%;2008年1月22日,中國平安公佈再融資計劃,其A股當日跌停,導致滬指跌破4600點整數關口。

  股民“上海沈善增”昨在微博上説,“今日股市大跌,皆因明日要審核平安提出的發260億債轉股的要求。想當年股市在6000點以上高位,就是平安要增發1600億,結果股市應聲而跌,一直跌到只有1000多點,沒有回頭。現在股市稍回暖,它又要增發260億債轉股,小股民有能力制止嗎?轉起來試試!”

  林耘認為,無論是再融資還是IPO,都是市場的一個功能,也是市場的魅力所在,如果長期停滯説明市場是不健康、不正常的。關鍵是要能夠考慮到市場的一個感受和承受力,給出一定時間的錯位做好銜接,這無疑是對新一屆證監會的一個智慧考驗。

  ■何為可轉債

  可轉債是上市公司再融資的重要工具之一。作為一種附有股票期權的公司債券,可轉債賦予債券持有人可在規定的時間內(轉換期)按規定的價格(轉換價格)將債券轉換成公司股票的權利,是普通債券(固定收益部分)外加看漲期權的結合體。此次中國平安發行的不超過260億元可轉債,轉股期為自發行結束之日滿6個月後的第一個交易日起至可轉債到期日止;初始轉股價不低於公佈募集説明書之日前20個交易日A股股票交易均價和前一個交易日A股股票交易均價。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