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破凈幕後力量調查:大股東增持幾近到頂 19萬散戶背道而馳

2012-10-16 08:50     來源:證券日報     編輯:王偉

  截至9月底,前十大A股股東持有的中行股份合計高達A股總股本的97.25%,而中行今年中期末的股東人數較兩年前減少了16%(逾19萬人)

  中國銀行破凈幕後力量調查:

  大股東增持幾近到頂 19萬散戶背道而馳

  持股不足3%的中國銀行小股東似乎正在決定持股超過97%的大股東的命運。儘管大股東們紛紛增持,但散戶中響應者寥寥,中國銀行股價在三季度還一度遭遇了破凈,即使是現在的股價也僅高於凈資産價幾分錢。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截至9月底,中國銀行前十大A股股東持有的中行股份合計高達A股總股本的97.25%。可以説,留給大股東通過增持來力挺中國銀行估值的空間已經不大了。另一方面,中行今年中期末的流通股股東人數為84.17萬,較兩年前(2010年中期末)的103.33萬減少了16%(逾19萬人)。

  “估值之殤”:中行股價一度破凈

  對於今年喜迎成立百年的中行來説,股價破凈顯然並不是一個令人愉悅的消息。

  截至今年中期,中國銀行每股凈資産為2.71元/股,而在今年三季度中國銀行股價一度跌至2.58元/股。

  10月份以來,在匯金增持等利好消息帶動下,中國銀行股價有所回升,收盤價均高於凈資産,但仍相差不多,並不能説估值已經十分安全。

  當然,中國銀行並不是第一家破凈的上市銀行,在其之前就曾有8家上市銀行破凈的局面出現,但是中國銀行卻是近階段四大行中唯一一家出現破凈的。從行業整體來看,銀行股集體破凈的局面並未得到徹底改觀。截至9月25日,在A股上市的16家銀行中,跌破凈資産的已經達到9家,而截至10月10日,跌破凈資産的銀行縮減至7家,分別為平安銀行、浦發銀行、華夏銀行、南京銀行、北京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而中國銀行和興業銀行則被成功拉回凈資産線上。

  四大行排名:中行無奈“墊底”

  今年上半年,總資産、總負債和利潤這三個關鍵的財務數據,農行均已超過中行。也即是説,自2010年年中上市之後,農行利用兩年多的時間,終於反超中行,而中國銀行無奈“墊底”。

  中報數據顯示,中國銀行凈利潤增長僅為6.94%,在上市銀行中最低。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農業銀行的凈利潤增長分別為12.47%、14.57%和20.76%。中國銀行與之相比差距比較大,與其他動輒增長百分之三十、四十的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相比差距更大。

  再對比三大關鍵財務指標——中報總資産、總負債、凈利潤,中國銀行分別為12.82萬億元、12.03萬億元和750.02億元,而同期這三項數據工商銀行分別為17.07萬億元、16.05萬億元和1232.41億元,建設銀行分別為13.51萬億元、12.64萬億元和1064.94億元,農業銀行分別為12.90萬億元、12.21萬億和805.22億元。很顯然,中國銀行在關鍵指標的對比中排名第四。

  中國銀行副行長王永利曾在第六屆中國銀行家高峰論壇上坦言,現在壓力很大。但與此同時,他也強調:“大家往往看到的是數字,而沒有對它裏面的構成做一個分析。”

  王永利表示,中國銀行在股改之前,實際上比農業銀行小。當時對於四大行有一個普遍的提法,即工、農、中、建。而在四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中,中行、建行率先股改。一般而言,由於資本金得以補充等有利因素,銀行往往能在上市初期持續快速增長。四大行中,建行、中行率先於2005年、2006年上市,工行緊隨其後,農行一直于2010年才登陸資本市場。也就是説,在中行2006年成功上市之後,攜上市效應,中行資産、利潤迅速超過仍未上市的農行。但這種情況隨著農行2010年的上市發生了變化。最終,經過了近兩年的迅速增長,農行在資産規模、利潤規模等核心財務指標上均超過了中行。

  “還有一個因素值得考慮,就是中國銀行外匯資産多,外匯的業務多。”王永利還表示,2005年到現在,人民幣一直處於升值通道,升值幅度32%到33%左右。那麼,中行外匯的利潤一折成人民幣就將面臨貶值。

  合計持股97.25%:前十大股東不離不棄

  雖然中國銀行目前的利潤增速不太盡如人意,但客觀地説,包括匯金、險資和基金在內的機構投資者並沒有輕易拋棄中國銀行。

  中國銀行10月10日發佈的公告顯示,其A股前十大股東合計持股19012903.8萬股,佔A股總股本的97.25%,而且十個股東中,匯金和生命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傳統-普通保險産品三季度分別增持了1881.23萬股、2169.99萬股;匯添富上證綜合指數證券投資基金從一季度末以來增持了675.89萬股。其餘4個險資股東和3個大型國企背景的股東持股數量均未發生變化。

  此外,匯金公司于2012年10月10日通過上海證券交易系統買入方式增持中國銀行A股股份384.4萬股,且匯金公司擬在未來6個月內(自本次增持之日起算)以自身名義繼續在二級市場增持中行股份。也就是説,目前前十大股東的持股還有進一步小幅增加的趨勢。

  雖然增持趨勢確定,但不可否認的是,高持股比例也同時表明大股東們未來增持的空間已經被壓縮,不到關鍵時刻,匯金等也不會輕易再出大手筆。

  目前,基金三季報尚未全部披露完成,暫不能判定基金三季度對中國銀行的整體態度,不過從近一年以來基金的持股量來看,總持股量(合計持股佔流通股的比例在0.13%-0.15%間)基本平穩,不存在大規模減持行為。

  兩年“出走”逾19萬人:散戶數連續8個季度負增長

  與機構總體平穩且略有進取的持股策略不同,散戶對中國銀行的態度更顯涼薄——流通股股東人數連續8個季度負增長。

  本報記者根據大智慧相關數據統計並獨家發現,中行今年中期末的流通股股東人數為84.17萬,較兩年前(2010年中期末)的103.33萬減少了16%(逾19萬人)。四大行中,工商銀行與中國銀行的境況類似,流通股股東人數也是連續8個季度下降;而農業銀行流通股股東人數在去年三季度曾經出現過一次正增長,漲幅接近15%,建設銀行在今年二季度實現了流通股股東正增長,漲幅接近1%。

  對於股本規模龐大的銀行來説,借助分紅實現合理的股息率無疑是挽留股東的最好武器。四大行2011年合計分紅達到2159.42億元,比2010年的2076.44億元總分紅數額增加了近83億元。其中,工商銀行以708.64億元現金分紅仍列首位。根據工農中建公佈的2011年度現金分紅預案,以2011年個股收盤價計算,四大行股息率分別為4.31%、4.52%、4.78%和4.69%,均超過一年期定存利率水準。而且,四大行自上市以來,均保持著高派現的良好勢頭,股息率也處於相對高水準。

  從上面計算的股息率來看,中國銀行的股息率在四大行中最高,這也許是其吸引機構投資者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顯然散戶並未買賬。

  此外,據本報記者統計,7月份以來中國銀行的合計融資償還額略高於融資買入額,顯示大戶和中戶對中國銀行的態度整體而言是平穩中略顯消極。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