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蓄債10日開賣 三銀行年內可網購國債

2012-09-07 13:07     來源:長沙晚報     編輯:范樂

  降息通道裏,人們都偏向於購買較長期限的國債保值,以至於5年期常被秒殺,一些銀行網點不得不開闢國債專櫃。不過有了試點銀行嘗鮮網銀銷售後,市民在家登錄網銀就可購買到國債,更便利也更省心。

  昨日,財政部發佈通知稱,第十一期、第十二期電子儲蓄國債將於10日(下週一)在多家銀行網點正式開賣。記者了解到,第十一期期限為3年,年利率為4.76%;第十二期期限為5年,年利率為5.32%,均較降息前有所下滑,但與上月發行的同期儲蓄國債年利率持平。值得一提的是,因兩次降息,與年內同期限最高年利率的國債相比,利率分別下降了0.83%和0.82%,而與“一浮到頂”的定期存款相比,國債的年利率優勢不大。

  收益率   降息後國債優勢已打折

  從上月儲蓄國債在星城的銷售情況來看,儘管5年期仍比3年期更受市民歡迎,但遭遇秒殺的情況已有所改變。

  這並不難理解:降息後國債收益率隨之下滑,銀行存款利率則開始有一定幅度的浮動,當前以長沙銀行為代表的部分銀行實行存款利率上浮到頂,三年期存款利率達4.675%,而五年期存款利率則達5.225%。換言之,國債收益率雖然依舊高於同期定存,但最小利差已縮至0.1%左右。購買10萬元5年期國債,到期的利息收入為26600元;在長沙銀行存一筆5年期定期存款,到期後的最終利息收入為26125元,兩者僅相差475元。

  相比之下,6月份降息之前,5年期儲蓄式國債的利率為6.15%,3年期儲蓄國債的利率為5.58%,分別比當時的同期定存高出0.65%和0.58%,利率優勢明顯。相比降息之前,現在國債的利率優勢已大打折扣。

  流動性   國債仍好于定存

  儘管與利率一浮到頂的定期存款相比,國債的利率優勢不明顯,但其仍是不可替代的。從流動性角度看,國債仍比同期限的銀行定存強:如果提前支取,定期存款只能按活期利率付息,而國債可兌付部分規定利息。

  按照規定,持有國債不滿6個月提前兌取不計付利息,滿6個月不滿24個月按發行利率計息並扣除180天利息,滿24個月不滿36個月按發行利率計息並扣除90天利息;持有第十二期滿36個月不滿60個月按發行利率計息並扣除60天利息。只不過,提前兌取國債需按照兌取本金的1%。繳納手續費。由於定期存款一旦提前支取,提前支取的部分,銀行將按照支取日掛牌公告的活期存款利率計付利息,剩餘定期存款如果不低於起存金額,則按原定利率和期限執行。若剩餘定期存款不足起存金額,則按支取日掛牌公告的活期存款利率計付利息,並對該項定期存款予以清戶。因此,如果資金在未來幾年內可能有不期之需,選擇國債顯然更划算。

  三家銀行年內可網購國債

  記者獲悉,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於11月1日起在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試點儲蓄國債(電子式)網上銀行銷售。

  國債的受歡迎程度能從側面反映出居民一段時間內理財的偏好,以及對未來經濟形勢的判斷。但即便不用擔心額度不夠,有時因天氣或其他原因,仍可能難以如願在首發當天買到。不過,隨著財政部與央行的上述決定,市民以後認購國債將不再需要大清早排隊了。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