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銀行嚴控風險確保金融安全

2012-06-18 09:28     來源:中新網     編輯:范樂

  資料圖片

  中新網6月18日電 良好的風險管理不僅是決定商業銀行盈虧和生死的關鍵,還關係到一個國家的經濟金融安全。從我國的情況看,金融體系是以間接融資為主,即主要通過銀行信貸配置資金。從2006年到2011年,中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餘額和比例分別從1.25萬億和7.09%降到了4279億和1.0%,良好的風險管理使中國銀行業成功地應對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考”,保持了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工商銀行為近年來該行不斷健全信貸管理風險架構,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工行的不良貸款已經連續12年保持“雙降”態勢。

  紮緊風險籬笆 確保信貸安全

  正是由於信貸風險管理對於中國銀行業乃至經濟全局的這種關鍵作用,國內各銀行普遍都將信貸資産品質的管控作為風險管理的重中之重。以工商銀行為例,近年來該行不斷健全信貸管理風險架構,改進信貸風險管理流程,風險控制的精細化和專業化程度不斷提高,風險控制能力進一步增強,信貸資産品質持續改善。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工行的不良貸款已經連續12年保持“雙降”態勢,不良率從2006年底的3.79%降至0.89%;撥備覆蓋率則大幅提升至280.88%,這意味著工行的貸款減值準備餘額已超過了全部不良貸款餘額的2.8倍,抵禦風險的能力大大增強。在市場普遍關注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和房地産貸款方面,工行的信貸資産品質也保持良好。截至2011年末,工行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的不良率為0.73%,同時現金流全覆蓋與基本覆蓋的貸款合計超過97%。房地産領域貸款不良額和不良率控制良好,房地産開發貸款不良率和個人住房貸款不良率分別為0.82%和0.35%,均低於全部貸款的不良率水準。

  值得注意的是,在信貸資産品質的管控上,工行不斷探索適應經濟金融體制發展變化、以風險管理為核心的信貸管理機制,形成了貫穿于信貸業務貸前、貸中和貸後全過程的風險控制體系,牢牢地紮緊了風險的籬笆。

  具體到如何控制信貸風險,前提當然是銀行的客戶經理們要做到盡職盡責、嚴格審查,管好每一筆貸款。但如果僅僅止步於此,對於工行這樣一家擁有8萬多億信貸資産的大型銀行來説,恐怕還是遠遠不夠的。簡單地説,比如風險管理的一個重要原則是“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也就是説要分散分險,如果一家銀行沒有對信貸投向的全局性、戰略性把握,而是僅由各分支機構根據具體企業的情況進行判斷,很有可能出現信貸投放和風險過於集中于某個行業的情況,從而導致較大的系統性風險。為此,工行充分發揮大銀行在研究和資訊等方面的優勢,大力推進信貸區域結構調整、行業結構調整、客戶結構調整和信貸品種結構調整,促進信貸資産在不同行業、區域、客戶和貸款品種上的合理擺布,進一步優化了信貸資源配置,為資産品質的持續改善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比如在行業結構方面,工行早在2002年就率先在國內成立專門從事行業信貸風險研究的職能部門——行業分析中心,在深入研究分析和預判風險的基礎上通過制定行業信貸政策來指引全行的信貸投放。截至目前,工行已經制訂了43個行業信貸政策,覆蓋了80%左右的公司客戶貸款,對16個國家重點戰略區域制定了專門的信貸政策,還在國內同業中率先制定了綠色信貸政策體系,從源頭上控制貸款的行業風險和環境風險。

  在客戶結構調整方面,近年來工行一直將中小企業貸款作為優先發展的方向,這不僅是履行社會責任的需要,也是銀行自身風險控制的要求。因為中小企業貸款客戶數量眾多,單筆的貸款金額也比較小,非常符合銀行分散風險的需要。另外從衡量信貸風險的貸款違約概率、違約損失率、貸款期限和關聯度等指標來看,雖然與大企業貸款相比中小企業的違約概率相對較高,但由於大企業貸款中採用信用放款方式的佔較大比例,一旦違約後損失率要高於中小企業,再加上大企業貸款期限一般較長,綜合算下來中小企業貸款的風險並不比大企業高。正是基於這種認識,工行持續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投放,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對中小企業的貸款餘額已達3.75萬億元,比2006年末增加了2.65萬億元,增長了近2.4倍。中小企業貸款餘額佔到全部公司貸款餘額的64%,比2006年末大幅提高了20個百分點。可以説,從資産佔比來看,工行的公司信貸業務已經是以中小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了,通過客戶結構的優化調整進一步夯實了資産品質的基礎。

  在信貸結構優化調整的背後,是工行的信貸風險管理走向集約化、精細化的發展歷程。在這個過程中,工行不斷完善信貸業務授權、授信和審批管理,提升信貸決策層次,增強了集中控制和防範風險的能力,信貸業務的授權方式也從完全按照機構層級授權發展到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各行管理水準、資産品質及客戶分類實行差別授權,合理配置信貸資源。工行的信貸審查審批機制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信貸決策的品質和效率顯著提高,成立了專司審查職能的信貸審批中心,實現了信貸審查審批的專業化、職能化,把好貸款投入關,從整體上把握全局風險。根據企業集團化發展的趨勢建立健全了授信制度,工行還制定了統一授信管理辦法、授信額度的定量計算模型和標準化程式,強化了對集團客戶的統一授信管理,開展了對跨國公司的全球授信和關聯客戶授信,充分發揮統一授信對控制信貸風險的作用。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大提高了工行信貸管理的水準,十多年以來每年新增貸款的不良率平均在1%以下,有力地促進了信貸資産品質的優化。

  對於工行來説,信貸風險管理的革命性變化有一個不可替代的功臣,那就是現代資訊技術在信貸風險管理上的全面運用。因為對於工行這樣一家大型的信貸銀行來説,各級機構間的資訊不對稱往往會滋生風險。為此,早在2003年工行運用先進的電腦網路技術,建立並正式投産了覆蓋全行的信貸管理系統(CM2002),實現了信貸業務數據的大集中、數據資訊的電子化和操作全流程的電子化,構建起覆蓋全行所有分支機構的信貸業務操作平臺,真正實現了信貸業務的集中管理與控制。現在身在北京總行的信貸專家們可以通過電腦系統實時查看遠在海南三亞的分支機構發放的任意一筆貸款,對於貸款受理和審批中的每一個細節進行審查,並及時進行決策。這套系統將信貸業務的前期調查、復查復核、審查審批、貸款發放、貸後管理、業務分析、檔案管理等環節設為標準化程式,實現了信貸業務操作流程的全程電子化控制和全行集中統一管理。對於信貸政策和風險管理的各項要求則可以通過設定系統參數的方式進行硬控制,將信貸管理由事後管理為主向事前預警、事中控制、事後監督的全過程管理轉變。對於不符合信貸管理要求的貸款申請,這套系統會自動發出警報並“拒絕”,杜絕了“矇混過關”的現象,有效地防範了風險。

  內控優化助推風險管理水準

  銀行是經營貨幣的企業,這決定了操作風險管理在銀行風險管理中的突出地位。從國際銀行業的實踐看,由於員工違規操作導致銀行陷入困境甚至破産的例子屢見不鮮,如1995年交易員尼克裏森豪賭日經指數期貨巨虧14億美元導致已有兩百年曆史的巴林銀行倒閉,2008年法國興業銀行交易員傑洛米 柯維爾未經授權從事投機交易導致銀行遭受高達71億美元的損失,2011年瑞士銀行交易員奎庫 阿多博利又因為進行未授權交易使該行蒙受20億美元損失。

  一個個慘痛的教訓使銀行不得不高度重視對操作風險的管理。在這方面,工行積極構建適應自身特點的操作風險管理體系和內部控制制度及運作體系,大力提升合規運營和風險防控水準,各類案件發案率和涉案金額均明顯下降,全行內控合規管理指標持續向好,案件防控工作在同業中始終處於領先地位。操作風險損失率自2009年以來始終控制在0.1%以下的優秀水準,千人發案率自2009年以來也一直保持持續下降趨勢,為全行的持續穩健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操作風險是與人的行為密切相關的一種風險,對於工行這樣一家有43萬名員工大型銀行來説,操作風險的管理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經過長時間的探索,工行認識到教育員工都成為“好人”固然是根本,但更有效、更可控的管理方式還是讓“壞人”減少犯錯機會。對此,工行從完善規章制度入手,將多年傳承和積澱下來的管理思想與先進內控理念相結合,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例如,工行對各項業務操作中的風險點進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礎上建立和完善了統一的業務操作指南,對員工的每一個業務操作都進行了規範。該指南已涵蓋16個專業,包含947張流程圖,覆蓋2,871個風險環節、5,104個風險點、5,892項控制措施,以標準化操作促進各項業務的精細化管理。在制訂完善各項規章制度的基礎上,工行大力開展內控評價、問責追究、內部審計和合規檢查,著力加強對業務規章制度、重大業務事項的合規審核力度,定期開展關聯交易、財務、利率管理等方面的重點合規性檢查和審計,有效地防範了操作風險。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鐵的規章制度是銀行操作風險管理和內控體系的基礎,但隨著銀行業務量的快速增加和客戶對處理效率越來越高的要求,如何在確保效率的同時實現對風險的有效管理成為一個重要課題。為此,工行將現代資訊技術全面運用到操作風險的控制中,積極構建起了運營集約化、管理一體化的運作管理體系,重點推進監督體系改革、遠端授權改革和業務集約運營改革,在提升業務運作效率的同時,顯著提高了風險管理效果。其中,工行的新監督體系以數據分析為基礎,以監督模型為風險識別引擎,基於客戶交易習慣建立的智慧化監督模型可自動識別可能存在風險的異常交易,徹底改變了傳統的“人海戰術”式的復審模式,使新監督體系具備了主動發現風險、識別風險的能力,顯著增強了風險識別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改變了傳統的事後監督、業務檢查、現場管理等相互獨立且力度不足的被動局面。通過新監督體系,工行總行的風險專家可以實時跟蹤全國每一個基層網點中每一位櫃員的具體操作,發現風險點後可以實時進行監督和核查,大大提高了風險防範的水準,大大提高了基層行業務運作的規範化操作和標準化管理水準。又比如,工行通過對大量風險事件的分析發現在網點授權是易出風險的重要環節,為此通過對授權體制的改革,依託先進的影像傳輸技術建立起了全新的遠端授權管理模式,依託遠端授權系統的自動、隨機分配機制,實現了業務經辦與授權人員在空間上的徹底分離,顯著增強了風險控制能力。

  在加強業務運營體系風險自我防控的同時,工行還探索建立了“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風險控制與合規管理的新模式。例如,在“事前環節”,積極探索和推行“嵌入型”和“服務型”的合規審查工作機制,從合規風險防控角度全面參與到各項新業務、新流程的設計開發過程,不斷強化對新制度、新辦法、新産品的合規審查,積極建立合規審查一票否決制。在“事中環節”,突出風險監測和準風險事件核查工作,把運營風險監督核查職能拓展到信貸、金融市場、資産管理等多個領域,全面融入各項業務操作流程,實現有效的過程監督和控制。在“事後環節”則重點突出檢查和問責、整改工作,探索對重點領域開展年度持續性模型排查和及時核查模式,規範檢查工作流程和作業標準,大力提升檢查品質和整改效果。

  全面風險管理邁入國際先進水準

  對信貸風險和操作風險的有效管理為工行的穩健運作提供了堅強的保障,但是隨著金融全球化和金融創新的深入發展,銀行不能只注重單一風險管理,而應將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及其他風險以及包括這些風險的各種金融資産與資産組合納入到統一的管理體系中去,依據科學的標準對各類風險進行測算、控制和管理。工行自2003年正式啟動內部評級工程建設以來,紮實推進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的各項實施工作,風險計量水準逐步與國際接軌,風險管理的前瞻性、科學性顯著提高,全面風險管理邁入國際先進水準,為率先全面申請實施新資本協議作好了準備。

  在股改上市之初,工行制定了全面風險管理框架,建立了全行上下既有明確分工又統一協調的風險管理組織架構。隨後,工行又進一步深入推進全面風險管理制度體系建設,構建了統一、量化、系統的風險偏好管理體系,完善了集團層面全面風險管理架構,建立了風險、資本及收益的協調機制,健全了覆蓋集團各機構各風險類別的報告機制,明確了集團集中度風險管理體系,有力地提升了集團風險管理能力。此外,工行還根據國際化經營的需要,啟動了國別風險管理工作,建立了國別風險管理及評級的管理辦法,加強了國別風險敞口的統計分析。針對金融危機之後國際監管框架的變化,工行把實施新資本協議作為提高風險管理水準的重要途徑和完善公司治理、建設現代金融企業的一項基礎工程,下大力氣推進各類風險量化體系建設和具體業務應用,確定了全面風險管理建設的路線圖,對新資本協議實施進行全方位的規劃和實踐,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在信用風險管理領域,工行已于2007年底基本完成內部評級法體系的建設,相關係統已經全面投産應用,內部評級法的成果廣泛應用於信貸授信、貸款定價與審批、限額管理、經濟資本配置、業績考核等風險管理的全流程,對提升信用風險管理水準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同時,工行還正式啟動了零售內部評級應用工作,明確將信用評分結果作為個人住房貸款和信用卡業務貸款審批、額度管理、貸後催收管理的決策參考依據,基本滿足了評級核心應用的監管要求。在此基礎上,為進一步深化內部評級法工程的創新成果,工行開發了信用風險組合模型、信用風險壓力測試模型與衍生産品EAD計量模型,進一步提高了風險管理水準。

  在市場風險管理領域,工商銀行市場風險自主研發項目的基礎建設工作于2010年基本完成,標誌著該行成為目前國內唯一一家擁有自主研發的市場風險內部模型法計量與管理系統的銀行。工行的市場風險系統建立了參考數據、交易數據、市場數據三大數據庫,可以實現交易賬戶金融業務産品的市場風險統一計量與監控,具備了市場風險計量、壓力測試、回溯測試、資本計算、限額管理、風險報告等風險計量與管理功能,達到了全行組合層面的市場風險管理目標,市場風險管理水準全面提升。

  在操作風險管理領域,近年來工商銀行持續加強對操作風險的統一識別和分類,同時積累損失數據,為準確計量操作風險的損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目前,工行已基本完成了操作風險高級計量法(AMA)建設的主體工作,系統框架已經搭建完畢,內部損失事件收集系統(ILD)、風險和控制自我評估系統(RCSA)等模組成功投産,AMA系統也開始全面試運作。

  此外,內部資本充足評估程式(ICAAP)是工行新資本協議實施總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這項工作已全面啟動,從完善治理架構、推進風險評估、優化資本評估與規劃、更好滿足資本充足監督檢查等方面提升風險管理水準。在對全面風險管理現狀評估的基礎上,工行完善了實質性風險的評估流程、計量方法和管理政策,形成了銀行賬戶利率風險、集中度風險、流動性風險、聲譽風險、戰略風險、資産證券化風險等實質性風險的計量方法論,初步建立起一整套用於評估與其風險狀況相適應的內部資本充足評估程式,並制定保持合適資本水準的戰略。(中新網金融頻道)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