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報收官:工行賺錢最瘋 貴州茅臺每股收益最厚

2011-08-31 11:20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王思羽

  上市公司2011年中報披露今日結束。根據中國證券報數據中心的統計,滬深兩市共有2244家上市公司披露中報,共實現營業收入10.13萬億元,同比增長25.78%;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943.30億元,同比增長22.31%;每股收益達到0.28元。

  中國石化營收最高 半年1.23萬億元

  營業總收入不僅反映出上市公司的收入總水準,同時也代表著上市公司的經營規模。2011年半年報顯示,今年A股公司營業總收入排名前十強依然被"耳熟能詳"的大藍籌公司所佔據:中國石化(600028)、中國石油(601857)、工商銀行(601398)、中國人壽(601628)、中國中鐵(601390)、中國建築(601668)、中國鐵建(601186)、建設銀行(601939)、農業銀行(601288)、上海汽車(600104)。這十家公司營業總收入達到3.86萬億元,佔上半年A股營業總收入的比重約4成,再次彰顯A股“定海神針”魅力。

  今年A股上市公司營業總收入的"三甲"亦不出意外地被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以及工商銀行摘得,三家公司的營業總收入為24182.07億元,佔上半年A股營業總收入的比重近25%。

  “石化雙雄”無疑成為國際、國內油價大幅上行的最大贏家。受益於石油化工産品的量價齊升,收入"狀元"中國石化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2332.72億元,同比增長31.52%,其營業收入甚至超過緊隨其後的中國石油和工商銀行的營業收入總和。

  上半年,中國石化對外銷售石油産品(主要包括成品油及其他精煉石油産品)實現銷售收入7463億元,同比增長31.6%,佔到營業總收入的60.5%,主要歸因于煉油産品價格上漲及銷售量的上升;公司化工産品銷售收入為1830億元,同比增長36.5%,佔到營業總收入的14.8%,主要歸因于化工産品價格上漲及銷量的增加。

  同樣以油氣為主要業務的中國石油上半年營業總收入為9522.47億元,同比增長39.1%,成為A股上市公司營業收入排行榜中的“榜眼”,主要原因亦是原油、天然氣、汽油、柴油等主要産品價格上升和銷售量增加。

  在金融監管趨嚴的背景下,“探花”工商銀行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2326.88億元,同比增長28.06%。其中,受生息資産規模增長和凈利息收益率持續回升帶動,利息凈收入1745.04億元,增長21.8%;非利息收入581.84億元,增長51.5%,其中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保持較快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經營規模龐大,但前十名上市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增長幅度依然穩定,不僅全數實現增長,且增幅多為三成左右。

  日均盈利6億 工商銀行賺錢最瘋

  今年上半年A股凈利潤排行榜中,工商銀行“率領”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取得前四大席位。四大行共計實現凈利潤3354.86億元,約佔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凈利潤總額的33%。工商銀行以1094.81億元的凈利潤、日均盈利6億元成為“名副其實”的最賺錢上市公司。事實上,工商銀行自2009年起便一直穩居A股最賺錢上市公司排行榜首位。

  除了緊隨四大行之後的石化雙雄之外,其餘凈利潤十強席位亦多被銀行佔據,顯示出金融機構優異的賺錢能力。

  絕對額之外,凈利潤增幅也反映了上半年盈利變化情況。剔除同期不可比數據之後,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增幅最大的三家上市公司分別為西安旅遊(000610)、上海新梅(600732)、青海明膠(000606)。

  受益於旅遊市場回暖以及房地産收入增加,西安旅遊上半年營業收入3.70億元,同比增長106.72%,凈利潤為1880.99萬元,以1102倍的同比增幅位居A股首位,但巨幅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僅1.7萬元的凈利潤基數。

  隸屬於房地産行業的上海新梅上半年在營業收入同比增加351.85%的情況下,實現凈利潤5960.69萬元,激增966倍。主要原因,一是基於去年同期較低的基數,上海新梅去年同期實現凈利潤僅為6.16萬元;二是公司上半年確認了股權轉讓投資收益,出售上海新蘭房産20%股權産生的損益為6556.67萬元,貢獻的凈利潤佔公司利潤總額的67.81%,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上海新梅的凈利潤為1461.36萬元。

  同樣由於去年同期基數較低以及處置股權獲得收益,青海明膠上半年實現凈利潤3392.46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450.68%。

  5.2元再壓群雄 貴州茅臺每股收益最厚

  Wind數據顯示,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基本每股收益為0.28元,較上年同期有所上升。

  A股上市公司基本每股收益前十強名單中,既有老面孔的貴州茅臺(600519)、濰柴動力(000338)、中國船舶(600150)、中國平安、張裕A(000869)等,也有新面孔的*ST盛潤A(000030)、佰利聯(002601)、包鋼稀土(600111)等。

  兩市第一高價股貴州茅臺上半年以5.2元的基本每股收益再度蟬聯冠軍寶座,這家白酒龍頭近年以來一直盤踞在排行榜首位,今年上半年在白酒景氣度整體向好的背景下,凈利潤大幅增長58.31%至49.08億元。

  上半年沒有任何營業收入的*ST盛潤A以5.05元的每股收益位居第二,同貴州茅臺“靚麗”業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名不見經傳的*ST盛潤入榜主要是由於成功實施債務重組獲得14.57億元凈利潤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7月15日剛剛登陸中小板的佰利聯以3.35元的基本每股收益成為一匹“黑馬”,躍居該榜單第三位,也成為榜單中的新面孔。這家以鈦白粉為主導産品的公司上市後的首份半年報顯示:世界範圍內鈦白粉市場處於供應偏緊的狀態,國內對鈦白粉的需求強勁,公司主導産品鈦白粉持續暢銷,公司加強生産組織管理和市場開拓力度,增加鈦白粉産量和銷量,同時上調鈦白粉産品價格,使得主營業務收入及毛利率大幅提高,實現凈利潤2.35億元,同比增長243.12%。

  第四名的恒逸石化(000703)同樣是由於經過重大資産重組主營業務發生重大改變,上半年石化化纖行業景氣週期持續,公司實現凈利潤11.37億元,基本每股收益2.49元。

  58.52%勇冠兩市 包鋼稀土資産效率最高

  作為衡量所有者投資獲利能力的重要指標,凈資産收益率的好壞也反映出上市公司投資産出效率及盈利水準的高低。

  剛剛于8月29日成功更名為"象嶼股份"(600057)的“*ST夏新”,由於重大資産重組成功,不僅成功實現扭虧,更使其上半年凈資産收益率高達114.76%,該項指標位列兩市A股之首。

  但一朝盈利能力的突出,並不能成為公司具有持續增長能力的保障。在剔除ST公司之後,包鋼稀土、英特集團(000411)、洛陽玻璃(600876)成為中期凈資産收益率最高的三家上市公司,而且這三家公司凈資産收益率與去年同期相比都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上半年,國家積極實施促進稀土行業加快發展的系列政策,稀土産業集中度明顯提高,加之稀土消費快速增長,産品價格全線上漲並屢創新高。得益於行業高景氣,包鋼稀土中期凈利潤同比增長458.5%至19.8億元,發展品質和盈利水準均取得最好成績,也促使公司加權平均凈資産收益率大幅上升至58.52%。

  不過,一些高增長公司凈資産收益率的提高則是暫時的。洛陽玻璃由於取得土地收儲收益及部分固定資産處置收益,凈利潤較去年同期增加1923.69%,也推動加權平均凈資産收益率較上年同期增加45.01個百分點至48.22%。

  重組收益14.65億元 *ST盛潤撈"外快"最狠

  與去年上半年相比,A股上市公司非經常性損益佔凈利潤的比重有所提升,從整體數據來看,非主業對上市公司業績的貢獻似有擴大趨勢。

  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中,非經常性損益項目收益最多的上市公司當屬*ST盛潤A。這家中期凈利潤為14.57億元的公司,上半年非經常性損益高達14.65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其凈利潤則轉為虧損799.5萬元。翻看*ST盛潤A的半年報,這家公司獲得高額非經常性損益的原因是由於公司破産重整取得了實質性進展,産生了14.55億元的債務重組收益。

  中國石油則成為上半年非經常性損益項目虧損最多的A股公司。由於非流動資産處置凈損失增多等原因,上半年中國石油非經常性損益為-12億元人民幣,其中,非流動資産處置損益為-6.3億元,其他營業外收入和支出為-14.77億元。

  作為一次性或偶發性損益,非經常性損益也成為左右上市公司利潤的重要因素,甚至成為某些上市公司扭虧、減虧的“法寶”。根據Wind數據,70余家公司上半年非經常性損益對凈利潤的影響程度超過100%,其中包含18家ST公司。

  上半年,在“非經常性損益佔凈利潤比重最大”的上市公司中,中國嘉陵(600877)、銀河科技(000806)、新華錦(600735)排名前三。

  中國嘉陵和銀河科技上半年非經常性損益佔凈利潤比重分別高達3467%和1551%,兩家非經常損益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都是政府補助增加。其中,中國嘉陵上半年盈利249萬元,但公司主要是靠8642萬元的非經常性損益實現業績為正;銀河科技上半年實現凈利潤2601萬元,非經常損益達到4047萬元。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