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搬家貸款收緊 金融機構勤儉持家

2011-06-10 14:24     來源:CCTV《經濟資訊聯播》     編輯:王思羽

  《經濟資訊聯播》今天推出特別報道——聚焦錢流。進入今年以來,隨著物價水準的上升、通貨膨脹預期的加大,貨幣政策是不斷收緊,央行一方面收緊了各大銀行的貸款規模,一方面使用多種貨幣管理工具,回收市場的資金,這幾個月來,社會上的媒體也在重點聚焦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現象,甚至一些媒體還發出調查報道,説溫州等地的一些中下企業由於資金緊張,出現了倒閉潮。當然,這都是一家之言,中國經濟社會現在的資金運作、資本流動的具體情況究竟如何呢?中國社會有沒有出現媒體熱議的錢荒現象呢?我們的銀行現在是不是真的很缺錢?財經頻道從今天開始,將推出特別系列報道,聚焦錢流。首先,我們來從央行公佈的相關數據中,了解一下目前資金運轉的具體情況。

 

  央行4月份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當月人民幣存款增加3377億元,同比少增8325億元。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包括居民和個體經營戶在內的住戶存款凈減少4678億元。根據央行統計,2007年4月以來,國內居民個人儲蓄存款曾出現過四次大規模存款搬家現象,總額從1600億元到7000億元不等。存款減少的同時,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現象再次顯現,矛頭直指央行不斷收緊的貨幣政策。從2010年1月18日第一次上調算起,到今年5月18日,央行已經連續11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累計上調550個基點,回收流動性超過38500億元。這個數字已經接近金融危機時的四萬億元投資總額。而同時,銀行間拆借利率去年以來不斷攀升,5月25日當天1天、7天、14天、21天、1個月、3個月等6個期限的拆借利率,全面衝高到5%以上。(字版下)專家解釋,提高同業拆借利率,銀行必然會減少貸款,保證一定的資本,以滿足日常營運,眼下不斷上漲的拆借利率,意味著各銀行間的資金情況,越來越緊張,簡單的説就是,銀行缺錢的程度越來越嚴重。

  對此,中央財經大學教授賀強表示,“這是一種什麼現象呢,就是總體上我們為了抑制物價,宏觀的貨幣政策收緊的條件下,資金出現了結構性問題。有的地方錢很多不知道往哪兒投,有的地方有急缺錢,找不到錢。出現了這種資金流動的結構性問題。”

  聚焦錢流:流動性穩中收縮 市場資金吃緊

  《經濟資訊聯播》報道,其實存款大搬家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但這次和以往不同的是,在存款搬家的同時,股市並沒有出現刺激性上漲,樓市也依然處於觀望狀態,而齊白石字畫高達4億元的拍賣金額似乎又在告訴我們市場並不缺錢,只是資金流向的目的地正在發生著變化。先來看看股市。今年年初以來,多家上市公司遭到包括第一大股東在內的主要股東和高管的連連減持。統計顯示,單是剛過去的5月份,滬深兩市就有58家公司股東減持自家股票,套現金額總計超過83億元,合計減持6.7億股。業內人士表示,由於今年貸款難,部分産業資本套現慾望較大,此外部分公司經營困難,大股東開始選擇退出。總之,對於資金的需求和資本市場的不明朗是減持的主要動力,此外,資金套現用於解決目前中小企業融資難也是一定因素。對此,燕京華僑大學校長華生認為,“我們國家在融資體系下,最大的問題,就是基本上全靠銀行,而國際上我們來看一看,人家主要的部分,要靠資本市場,資本市場不光是股市,我們原來光靠股市,人家實際上是債券市場,比股市規模大的多,所以我們國家是企業債數量太小。”

  資本市場觀望情緒濃重,而貴金屬、藝術品投資和理財市場卻是風起雲湧。從去年到現在,黃金價格一升再升,5月份每盎司衝上1530美元的高點,銀價從年初到4月底也出現超過60%的漲幅,4月下旬一度達到每盎司49.83美元,創下31年來最高價。藝術品拍賣市場也讓大眾目睹了中國藝術品價格的瘋漲,2010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總成交額達到573億元。此外,銀行間理財産品成為存款大搬家的一個重要目的地。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賀強也認為,“銀行雖然存款減少了,但是它代客理財的資金增加了,因為這幾年銀行推行代客理財的業務,這種代客理財資金的增加也可能會影響存款的變化。”據統計,上周共有308隻銀行理財産品發行,比前一週增長32.2%,是近期理財産品發行最多的一週,特別是中資銀行發行的理財産品增幅更加明顯,而端午節期間發售的理財産品新品達到220隻。

  聚焦錢流:貸款難導致部分珠三角中小企業經營困難

  《經濟資訊聯播》報道,資金的緊張,需要重點關注的,就是市場裏的中小企業,無論出於怎樣的原因,眼下的資金緊張,讓不少中小企業的發展,受到了嚴重的制約,在現在中小企業的圈子裏,就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中小企業是三缺企業,缺錢、缺電、缺人力,各地的中小企業現在究竟境況如何呢?我們的記者最近就在上海、深圳等地進行了調查,一家叫居上的燈飾公司曾經是中山古鎮上一家知名的燈飾企業,然而就在幾個月前,這家公司因為資金鏈斷裂而倒閉。緊閉的卷簾門、空洞洞的展廳,與古鎮上鱗次櫛比的燈飾店相比,這家叫居上的燈飾店顯得格格不入。居上燈飾店創辦于2000年,年銷售額曾超過5000萬,就是這樣一家明星企業,為什麼突然人去樓空了呢?中山行業協會的副會長區德成告訴記者,居上燈飾在發展中遇到資金難題,向銀行申請貸款,卻因為沒有廠房、機器和辦公樓等固定資産,最終貸款不成,不得已只有向上游供貨商借款。對此,中山照明電器行業協會副會長區德成説,“他跟供應商承諾了,如果到期沒有結算到貨款的,要給你多少利息的回報,而且這個回報有點偏高的,偏離了一個正産的借貸利息,聽説20厘都有,都是不很正常。”

  高額的利息讓這家企業很快就陷入了泥潭,雖然原始欠款並不多,但利滾利導致債務越來越重,居上燈飾最後拖欠員工工資及供應商貨款達2500多萬元,在去年底倒閉。目前在中山古鎮註冊的燈飾企業有一萬多家,卻僅僅有15家獲得了平均100萬的銀行貸款,比例僅為0.0015%。貸款難不止集中在燈具行業,崔廣德是一家陶瓷企業的負責人,他的工廠有一千多名員工,佔地18萬平米,年産值約5億元,毛利達25%,但就是這樣一家有固定資産、經營穩健企業,也沒有從銀行貸到一分錢。中山某潔具企業負責人崔廣德也表示,“企業拆借的利率會高一些,比例是12%到15%,企業員工融資集資,這個利率比較高一些,是24%左右。”相比6%左右的銀行貸款年利率,崔廣德為什麼卻寧可選擇企業拆借和員工集資呢?崔廣德説,“因為銀行貸款的門檻很高,第一他要有固定資産物得抵押,根據抵押物價值,只能貸到50%,第二營業額要比較大,利潤率比較高。”記者從中山各專業鎮的行業協會了解到,融資困難的中小企業基本都屬於傳統行業,這些企業規模不大,利潤率都不高,而銀行更多關注一些資源類企業和國家政策扶持的新興行業,陶瓷、燈飾企業根本不在銀行的視野之內。中山淋浴房行業協會秘書長孫章和説,“現在銀行銀根緊縮,給我麼企業融資,確實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