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再加息 中小企業為融資犯愁

2011-04-07 16:17     來源:國際商報     編輯:王思羽
  中國人民銀行日前宣佈了年內第二次加息的消息,這已是央行自去年10月以來的第4次加息。對部分中小企業來説,加息使得融資難問題更加明顯。有業內人士認為,加息對於沿海中小外貿企業生産活動的影響比較突出。而且,由於未來存在進一步加息的可能性,中小企業的貸款之路變得難上加難。

  年內的第二次加息應聲而至,在浙江金華從事外貿工作的王華軍心裏又緊了一下。

  “從去年10月第一次加息算起,我付給銀行的利息就額外增加了150多萬元。外貿企業的流動資金金額一般都比較大,利率一再上升,我手裏的這些流動資金就變‘貴’了,利潤也是一降再降。現在即使是虧本也要盡力保證生産,因為一旦停産就很難再恢復了。”王華軍説。

  4月5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發佈通知,從6日起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調整後,一年期存款利率達到3.25%,貸款利率達到6.31%,這已經是央行自去年10月以來的第4次加息。

  分析指出,當前銀根的步步緊縮,不僅讓部分企業的融資問題變得愈發艱難,同時也使得相當一部分生産活動步履蹣跚。

  資金鏈緊張波及企業生産

  從事服裝生意的張琳又一次被加息打亂了生産計劃。他告訴記者,2月份以來,國外的訂單逐漸多了起來。本來打算擴大産能、增加出口,但是現在原材料、用工成本都漲了很多,再加上貸款收緊,利息升高,銀行貸不到款,民間借貸的利率也水漲船高,飆到15%以上。“這麼高的利率風險太大,只能打消擴大生産的計劃了。”張琳説。

  3月份的採購經理指數(PMI)從客觀上反映了中小企業謀求發展的緩慢和艱難。中國物流與採購協會的一項調查顯示,由於資金鏈日趨緊張,企業間賬目結算過程中拖欠現象不斷增加,需求方不及時付款,供貨方不及時發貨,出現了産成品庫存和積壓訂單雙雙上升的奇怪現象。數據還表明,一些中小企業發展困難增加,生産經營活動下滑,其PMI指數回落到50%的邊緣甚至更低。

  有業內人士據此直言,加息對於沿海中小外貿企業生産活動的影響比較突出,希望央行可以考慮選擇性加息,對一些能帶動消費和就業的行業給予一定的利率優惠,從而降低這部分企業的成本。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對記者表示,高通脹預期決定了加息的動作還將繼續。從貨幣投放量上看,進一步加息的空間仍然存在。她指出,由於存款準備金率已經處於20%的高位,連續加息可能會進一步加大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

  “受加息衝擊最大的是中小企業。在中國的銀行體系中,中小企業一直是處於弱勢的,大企業貸款反而有優惠。銀行收緊銀根後,中小企業的貸款難度更大了。同時,貸款利率上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業的生産經營成本,企業融資行為趨於謹慎,會嚴格控制貸款,抑制了生産的擴大。”譚雅玲説。

  銀行無門民貸無力

  連續的加息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之後,銀行對新增貸款實施了更為苛刻的條件,中小企業的貸款之路也難上加難。民間借貸是否能夠成為資金的“泉眼”呢?

  在山東從事民間借貸業務的王女士告訴記者,資金的緊俏之勢越來越明顯。雖然民間借貸的利率高於基準利率3倍左右,但是王女士每天仍能不停地接到尋貸電話。

  “銀行貸款時間很長,排上了隊也不一定被批准。即使被批准,很多情況下貸款額度也會縮水。”王女士説。隨著銀行貸款路徑變窄,中小企業被紛紛擠到民貸這條路上。於是,水漲船高,民間借貸資金也變得緊俏起來。

  然而,對於外貿企業來説,民間資本不是貸不到,而是不敢貸。張琳就坦言,他們也曾嘗試在報價上高一點,減輕企業的成本壓力,但是客戶根本不接受。報價高了,客戶很可能轉移訂單。成本壓力只能自我消化的情況下,民間資金即使借來也成了“燙手山芋”。針對目前的形勢,張琳的對策只能是儘量加快資金回籠速度,特別是在貨款的回收方面加大力度,減少流動資金的佔款。

  在廣西北部灣銀行黨委書記湯世保看來,要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小銀行的作用應充分發揮。他告訴本報記者,小銀行應在信貸額度、監管評級、機構設置等方面給予中小企業大力支援,通過金融産品的創新,比如通過有擔保無抵押的流動微貸業務服務中小企業。作者:李妍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