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央行加息在即 英國舉棋未定

2011-04-07 10:29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王思羽
  美聯儲將密切關注通脹變化

  歐洲央行和英國央行均于4月7日公佈最新利率決定。市場普遍預計,為對抗歐元區不斷攀升的通脹壓力,歐洲央行本次將加息25個基點;由於所處經濟環境不同,英國央行可能繼續維持0.5%的超低利率。

  與此同時,在大西洋彼岸,高通脹也正對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施加著巨大的“收緊”壓力,只不過去年11月啟動的第二輪量化寬鬆計劃(QE2)要到6月底才能結束,令美聯儲一定程度上喪失了調整貨幣政策的靈活性。

  歐央行加息幾率大

  歐盟統計局6日公佈,歐元區2010年第四季度GDP終值環比上升0.3%,同比增長2%,歐元區經濟繼續溫和復蘇。該局5日表示,由於歐元區通脹水準升至兩年多來最高水準削弱了消費者購買力,2月份歐元區零售銷售額意外環比下滑0.1%,預期值為環比增長0.1%,1月份該數值環比增長0.2%。該局上周公佈,歐元區截至3月的12個月通脹率升至2.6%,連續數月遠超歐洲央行設定的通脹目標2%。

  此前,包括歐洲央行行長特裏謝在內的該行高層官員多次表示,須對通脹率保持“高度警惕”。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首席經濟學家帕多安5日表示,歐洲央行最早可能于本週加息,這表明歐洲央行認為通脹問題已進入新階段,加息不會對歐元區經濟産生重大負面影響。

  紐約梅隆銀行分析師預計,本月首次加息後,歐洲央行在今年年底前還將加息兩次,每次加息幅度為25個基點。該行全球外匯策略部董事總經理薩馬吉特杉卡爾稱:“未來幾個月內,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立場都將較美聯儲更為強硬。”

  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則認為,愛爾蘭、葡萄牙等歐元區二線國家的債務問題將阻止歐洲央行連續加息。

  英央行加息恐緩行

  英國截至今年2月的12個月通脹率升至4.4%,較該行2%的通脹目標翻逾一番。儘管如此,英國經濟復蘇前景仍不明朗。英國國家統計局6日發佈最新數據稱,由於能源産業增長放緩,英國2月工業産值環比下降1.2%,遭遇2009年8月以來最大降幅,該國2010年第四季度GDP意外萎縮0.5%。

  目前,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9位委員意見分化,其中3位委員主張立即加息。威爾委員稱,英國通脹率上升之勢可能比英國央行預期的更顯著,且存在突破5%的風險。但大多數委員認為,當前商品價格上漲是暫時的,高通脹形勢將在2012年英國提高消費稅、高油價回落後得到緩解,且加息將增加信貸成本,在財政緊縮政策背景下,這對英國仍脆弱的經濟復蘇進程將形成威脅。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5日發佈中期評估報告,將英國今年第二季度經濟增幅預期由1.3%下調至1%。

  經濟學家對英國央行加息時間點的預期也不盡相同。部分經濟學家預計,該行最早將在5月加息;另有人士認為,該行將在8月加息,屆時英國經濟形勢將更加明朗。

  瑞士信貸英國經濟學家羅伯特巴裏指出,英國央行目前無法確定經濟健康程度,因此可能不會于5月加息,預計該行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將利率上調至1%,並保持此水準直至2012年。

  分析人士還認為,將於4月27日出爐的英國第一季國內生産總值(GDP)數據至關重要,假如經濟增幅喜人,可能促使英國央行將加息時間提早至5月;數值疲弱則將鞏固該行維持超低利率的態度。

  美聯儲為政策轉向“熱身”

  從美聯儲4月5日發佈的今年3月15日貨幣政策會議紀要來看,該機構已將關注點由經濟增長轉向防範高通脹,這被認為是美聯儲逐步收緊貨幣政策的前奏。

  會議紀要稱,儘管長期通脹預期仍保持穩定,但最近能源和其他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給美國通脹預期帶來上行壓力,“一些企業正把能源和其他成本上漲通過提高零售價格傳導到消費者”。因此,美聯儲將密切關注通脹水準和通脹預期的變化情況。

  從經濟基本面看,美聯儲關注點的轉移並不意外:從去年第二季度開始,美國季度國內生産總值(GDP)增幅逐步擴大,到去年第四季度已達3.1%;同時,美國勞工部1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3月美國非農業部門失業率較前月下降0.1個百分點至8.8%,為連續第四個月下降,顯示出美國就業市場有改善跡象。正因如此,美聯儲理事才在美經濟第一季度或增速放緩的背景下,仍一致同意維持其今年1月做出的美經濟本年度增長3.4%至3.9%的預期中值。

  此外,歐英央行的強烈加息預期,也給美聯儲貨幣政策的制定增加了不小的壓力。對此,市場人士普遍認為,美聯儲先於預期時點收緊貨幣政策的可能性正變得越來越大,該機構實際實施加息的時點很可能較2012年上半年的此前預期,提前約一個季度。

  不過,大規模的債券購買計劃尚未完成、房地産市場依舊疲軟以及國內需求仍顯低迷等因素,仍會令美聯儲不會倉促做出“收緊”舉措。權威統計顯示,市場認為該機構在4月27日新一次貨幣政策決議中,繼續將聯邦基金目標利率維持在0-0.25%區間的可能性高達64%至81%。本報記者 陳聽雨 高健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