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儲銀行存款被保險理財 太原市民投訴

2011-04-07 13:49     來源:山西晚報     編輯:王思羽

  

 

  拿著11萬元去銀行存款,卻被忽悠著買了保險。買了保險後,如果反悔就會被扣掉數千元的手續費。為了避免損失,只好一等三年。好不容易能取款了,卻發現,原本承諾能得到兩萬元的高收益,如今卻只能拿到6000元,比銀行同期定存利息還少兩千元……3月30日,市民封先生致電本報熱線,反映自己遇到的倒楣事兒。

  3月30日至31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國家銀監會已經叫停在銀行櫃檯附近違規兜售保險,但類似的事情並沒有完全杜絕。不過,萬一誤買,您也不要擔心,10天的猶豫期、沒有按規定程式銷售,都能給您反悔的機會。

  ■市民講述:

  11萬本金3年能拿兩萬收益?實際情況是,只拿到6000元,比定存利息還少

  封先生告訴記者,3年前,他去高新技術開發區的一家郵政儲蓄網點存錢時,一進門就被保險公司駐銀行的工作人員攔住了,對方一個勁兒地向他推薦一種名為“放心理財”的産品,“他們當時告訴我,11萬元存3年,至少能拿兩萬元的利息,比銀行利率回報高多了。”聽到收益高,封先生當時就動心了。辦好手續後,他發現這是一份保險,就想退掉。這時,工作人員告訴他,退款可以,但要扣掉5%的手續費。

  折騰這麼一下,就要損失近6千元,封先生覺得很虧,只好耐著性子等了3年。今年3月,3年時間到了,封先生聯繫保險公司想取出當初的保險本金和承諾的利息,得到的結果讓他很無語。“11萬本金是全還給我了,但利息竟然只給了6000元。”封先生説,他趕緊找到保險公司,“但他們説6000元並不是利息而是分紅,分紅就是有可能多也有可能少。”封先生又仔細查看了當初的保險合同,發現條款裏確實沒有承諾一定會有2萬元的“利息”,“我完全是被他們忽悠了。”

  ■記者走訪:

  銀監會雖規定不得將保險産品作為儲蓄産品介紹,但仍有銀行在推銷保險

  據了解,中國保監會有明確要求,保險代理人不得將保險産品作為儲蓄産品介紹,不得套用“本金”、“存入”等概念,不得將保險産品的利益與銀行存款收益、國債收益等進行片面類比。而保險公司委託銀行代理銷售投資聯結保險的,也嚴格限制在銀行理財中心和理財櫃檯銷售,不得通過銀行儲蓄櫃檯銷售等。

  有了規定,銀行執行得怎麼樣?3月30日至31日,記者走訪了省城多家銀行,發現有的銀行確實不推薦保險業務,但有的銀行裏仍有保險公司業務員向顧客巧妙推銷保險。

  在一家郵政儲蓄所裏,記者排隊辦理業務,工作人員一聽記者要存定期,立即介紹起保險來:“民生金玉滿堂兩全險很不錯,比存定期強多了。”記者專門詢問了關於存款利息與保險返利的差別,但工作人員只是強調,這個理財業務可以獲得更高的收益,沒有提到保險的分紅會存在風險。隨後,在記者一再追問下,工作人員才説,存保險的唯一缺點就是必須存夠三年,如果三年內要取款就要扣除退保金,意味著可能會損失本金。

  ■相關部門:

  萬一被“理財”,在十天猶豫期內可補救。另外,還有兩項規定保障存款人權益

  為什麼銀行裏會有這麼多賣保險的?一名銀行工作人員説,銀行替保險公司賣保險,已是一項重要的利潤來源。所以,部分保險公司和銀行在服務中違反服務規程。銀行方面在銷售過程中,竭力推薦某家公司的保險,甚至把自己的“存款客戶”變成“保險客戶”。

  萬一當時沒經得住忽悠,被理財了,怎麼辦?中國保監會山西監管局的工作人員説,針對這種現象,保監局和銀監會都已制定相關規定,以保證消費者的利益。首先,保險合同裏都會明確提出猶豫期,給投保人十天的反悔時間。在猶豫期,投保人想退保,本金將會全額退還,不扣手續費。如果已錯過猶豫期,市民還可以回憶一下,簽訂保單時,是否簽署了提示警告,即保單上會有一段關於保險風險提示的話,投保人一定要看到這段話,並確認簽名,保單才能生效。除此之外,保單生效後,保險公司還會電話回訪,以確定投保人的投保意願。如果這兩項有任意一項缺失,都會被視為違規銷售,投保人可向保監局投訴。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