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局今發佈1月房價數據 首次啟用新統計方案

2011-02-18 09:52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程軼文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消息顯示,《住宅銷售價格統計調查方案》(以下簡稱《新方案》)已於今年1月起開始實施,統計局 18日將發佈依據《新方案》統計的1月份房價數據,這是統計局首次啟用《新方案》統計和發佈房價數據。

  《新方案》實施後數據發佈時間改為月後18日,與原數據發佈時間相比,發佈時間延後了一週左右。對此,國家統計局表示,主要原因是《新方案》實施後,計算房價指數的基礎數據獲得時間延後,數據審核和數據匯總的工作量大幅度增加,數據處理週期也就相應延長。

  據悉,《新方案》在以下四個方面作出改革和調整:一是調整了房價統計基礎數據的來源渠道;二是調整基本分類設置標準;三是首次增加了定基價格指數;四是改進了數據發佈方式。

  焦點一:以網簽數據取代房企直報

  《新方案》規定,直轄市、省會城市、自治區首府城市(不含拉薩市)、計劃單列市等35個大中城市新建住宅銷售價格數據,直接採用當地房地産管理部門的網簽數據,不再採用樣本數據。

  對於70個大中城市中暫時不能取得網簽數據的其他城市,新建住宅銷售價格根據統計系統房地産開發統計報表收集的各個項目的分類交易面積和金額數據計算。隨著網簽城市範圍的逐步擴大,這些城市的新建住宅銷售價格數據也將直接採用當地房地産管理部門的網簽數據。

  同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通過重點調查與典型調查相結合的方式派人調查採集,選取的房地産經紀機構營業總額應佔當地二手住宅總營業額的75%以上,選取住宅樣本兼顧不同地理位置。

  對於為何採用網簽數據,國家統計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數據齊全。網簽數據涵蓋了新建商品住宅的全部交易情況。二是資訊完整。網簽數據包含有地址、樓層、價格和金額等詳細資訊,有助於價格指數的計算。三是獲取方便。經過不斷的改進和完善,房地産管理部門在網簽數據管理與使用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數據提取比較容易。

  焦點二:網簽數據是否涉及購房者個人資訊

  由於網簽數據含有詳盡的個人資訊,那麼在計算房價指數的過程中,如何保證購房者個人資訊的安全呢?

  國家統計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國家統計局採用網簽數據的主要目的是用以計算房價指數。網簽數據雖然含有購房者詳盡的個人資訊,但統計部門目前採用的網簽數據主要是房屋的基本資訊,僅有項目名稱、項目地址、幢號、總層數、所在層數、房屋結構、成交總價(合同金額)、建築面積和簽約時間等內容,不涉及購房者的個人資訊。

  統計部門在處理網簽數據時將嚴格執行《統計法》中關於“統計機構和統計人員對在統計工作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資訊,應當予以保密”的規定。數據處理採用單機匯總,以確保網簽數據使用安全。

  焦點三:不再發佈全國70城市房價漲幅平均數

  據悉,《新方案》實施後,國家統計局不再計算和發佈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漲幅的平均數,重點發佈各個城市不同對比基期的分類指數和總指數。

  對此,統計局表示,之所以這樣做,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考慮:一是由於房屋不可移動的特殊性,各地房價差異較大,70個城市房價的平均數儘管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總體趨勢,但容易抹平各地房價差異的特殊性。二是發佈各城市的指數有助於社會公眾及時了解各個城市房價的具體變化,也有利於為當地政府有效調控房地産市場提供服務。三是部分專家學者和社會公眾也有這樣的建議。

  焦點四:增加定基價格指數

  據悉,《新方案》增加了計算定基價格指數的內容,首輪基期確定為2010年。

  國家統計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選擇2010年作為對比基期,主要基於三個方面的考慮:一是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期保持一致。二是2010年的基礎數據資料較為完整並且易於獲取,可操作性強。三是與CPI、PPI定基價格指數的對比基期保持一致,方便數據分析和使用。定基價格指數的設立,能夠準確地反映住宅價格的長期變化情況。

  此外,《新方案》還調整了基本分類設置標準,突出了新建住宅和二手住宅,設置了90平方米及以下、90-144平方米和144平方米以上指標。這樣能更好地揭示住房供應和需求結構。

  相關背景:

  北京出臺全國最嚴住房限購令

  多地樓市限購令將密集出臺

  繼國務院1月26日出臺“新國八條”調控房地産市場之後,北京市政府16日出臺地方版調控細則,並表示非北京戶籍人口,納稅證明不滿五年,不準購房。業內人士表示,對北京二手房市場來説,該限購細則將至少影響1/3的購房人群。

  按照“國八條”要求,各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和房價過高、上漲過快的城市,在一定時期內,要從嚴制定和執行住房限購措施。截至目前,僅有青島、上海、濟南、成都、北京五地出臺了地方細化政策。業內預計,樓市新一輪限購預計即將在全國鋪開,未來數天內,限購政策還將在多個城市密集鋪開,更多的二、三線城市將加入限購行列。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