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縣房價何以“領漲”全國

時間:2011-02-17 16:49   來源:人民網

  舊房還沒拆,地基尚未打,沒影的新樓盤就已賣光,“圖紙上的房子”還被大量轉賣,一兩年的時間價格近乎翻倍,這一幕出現在國家級貧困縣——河南省光山縣。

  目前,光山縣每平方米房價在3000元以上。相較于一線城市,這樣的價格看似“白菜”。可是,光山縣2010年上半年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只有6998元,房價已遠超當地居民的承受力。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從2010年突破每平方米2000元,到如今的3000元以上,光山這個國家級貧困縣的房價漲速與漲幅比例在全國名列前茅。

  暴漲的房價首先扭曲的是人們的心態。當地有人花2萬元定了兩套房,半個月後將“房票”轉手,就能賺4萬元。如此“輕鬆高效”地賺錢,與其説是靠眼光與運氣,倒不如説是進入了“人宰人”的賭場——瘋狂樓市的變態恰恰在於,購房者在被地産商痛宰之後,如果選擇在更高價位賣房,其角色又會轉變為宰人者。在這種暴利迴圈之下,投機性購房與囤房已將正常的社會生産價值遠遠拋在身後。

  以往,樓市投機更多出現在經濟較發達的大城市。隨著一線城市地産調控趨緊,投機的目光開始轉向其他“處女地”。三線城市平均房價較低,對資金量要求不高,炒價潛力頗大,令更多普通人加入到炒房大軍中來。光山縣一家售樓處的工作人員證實,春節期間登門的客戶絡繹不絕,大多數是在外地工作的普通白領和外出做生意的小商人,他們為縣城樓市的上漲帶來了強勁的動力與資金支援。

  炒房人自有如意算盤——在大城市買一套房的首付款,可以在三線城市買下幾套房,算算三線城市一年的樓價漲幅,“小地方大回報”令人驚嘆。由此也表明,某些中小城市既沒有嚴格控制商品房預售,也沒有實行樓市限購令。另一方面,個人住房資訊尚未實現全國聯網,為某些人規避調控,在不同地區投機購置多套商品房,帶來可乘之機。

  但是,天下沒有只賺不賠的買賣。各界關注樓市價格,不僅是因為這關係到群眾的居住與生活;更是因為樓價的瘋狂暴漲,可能令沒有買房的人、以及從事其他營生者心態難平,進而影響社會資本的投入走向。而過度的地産投機與炒作,將會給金融市場埋下嚴重隱患。就光山縣而言,購房者還有另一層隱憂。一些樓盤遲遲不開工。有業內人士表示:一些小開發商的房子甚至算不上“期房”,蘊含巨大風險。一旦開發商資金鏈斷裂並“跑路”,購房者的錢很可能“打水漂”。

  事實上,高層密切關注房地産調控,不斷出臺政策完善機制缺陷,大力推行覆蓋低收入者的政策性保障房,督促地方扭轉偏狹的賣地財政,強調貫徹綠色可持續發展,良苦用心皆在降低市場風險,讓房價回歸理性,還住房以住居的本來目的。

  在上述大背景之下,在樓價走向“像霧像雨又像風”之時,奉勸某些人保持一分清醒,別做樓市擊鼓傳花中最後那個“倒楣蛋”。(蔣萌)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