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實施適度寬鬆貨幣政策

2010-01-07 08:44     來源:新華網     編輯:肖燕

央行工作會議: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新華網北京1月6日電(記者王宇 姚均芳)記者6日從中國人民銀行獲悉,人民銀行2010年工作會議提出,今年我國將繼續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根據新形勢新情況,著力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特別是要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好通脹預期的關係。

  央行表示,將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合理安排貨幣政策工具組合、期限結構和操作力度,加強流動性管理,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窗口指導,促進貨幣信貸合理增長。並引導金融機構根據實體經濟的信貸需求,切實把握好信貸投放節奏,儘量使貸款保持均衡,防止季度之間、月底之間異常波動。

  央行明確提出,今年將加強政策引導和監督,著力優化信貸結構,落實有保有控的信貸政策,使貸款真正用於實體經濟,用到國民經濟最重要、最關鍵的地方。

  央行特別強調,要防範信貸風險和系統性金融風險,加強貸款用途管理,防止變相使用銀行貸款作為項目資本金。要密切關注房地産市場變化,嚴格執行有關房地産信貸政策,促進房地産金融健康發展。

  央行稱,繼續按照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原則,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

  央行提出,2010年將繼續深化金融企業改革,不斷完善維護金融穩定的體制機制,加快金融市場産品創新,推動金融市場健康發展。

  央行會議指出,將加快債券市場發展,豐富金融衍生産品;擴大中小企業短期融資券、集合票據發行規模,研究中小企業發行可轉換債務融資工具、債券第三方回購業務等;推動企業發行資産支援票據;進一步完善房地産金融體系;繼續推動境內金融機構赴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境外機構和企業在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外資法人銀行在境內發行金融債券。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會議強調,2010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做好明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對奪取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全面勝利、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為“十二五”規劃啟動實施奠定良好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會議提出,明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根據新形勢新情況著力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特別是要更加注重提高經濟增長品質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更加注重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增強經濟增長活力和動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會和諧穩定,更加注重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努力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溫家寶解讀:為何還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這是一個很重大而且很嚴肅的問題。我一直認為,世界經濟是互相聯繫的,但是各國採取的應對危機的政策是不一樣的,政策退出的時機和方式也可以是不同的。我們提出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並且增強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保持宏觀調控的正確方向、一定的力度和合理的節奏。就是説,我們在對待經濟復蘇和經濟持久發展這個問題上持十分審慎的態度。我曾經説過這樣一句話,“經濟企穩向好並不等於經濟根本好轉”。其實,經濟根本好轉也還不等於我們的經濟能走上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軌道。我們現在還面臨許多問題,主要是:

  第一,國際環境還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一些國家的經濟雖然開始恢復,但還可能出現反覆。外部需求持續減弱這個趨勢還是難以轉變的。

  第二,雖然我們的經濟開始好轉,但是經濟的發展、企業的運作,許多還是靠政策的支援,缺乏內在的動力和活力。也就是説,在這種情況下,過早地把促進經濟的政策退出的話,就可能前功盡棄,甚至使形勢發生逆轉。

  不變之中看變化——透視明年財政貨幣政策新看點

  專家認為,維持財政、貨幣雙政策基調不變,這是中央在對今後一段時期國內外經濟形勢準確判斷基礎上作出的決策。同時,由於當前形勢與去年相比已有所不同,下一步政策實施將調整力度、節奏和重點。

  為抵禦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的不利影響,去年底中央決定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雙政策的實施,為我國經濟在全球範圍內率先實現總體回升立下汗馬功勞。

  “目前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我國和世界經濟出現了向好的變化,但經濟的企穩復蘇目前主要還是依靠政策拉動,支援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還不強,因此政策的大方向不能輕易改變。”中國社科院財貿所副所長高培勇説。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