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雪低溫帶來物價上漲 通脹預期被驟然放大

2010-01-06 09:04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肖燕

  大雪後北京生活必需品貨源充足供應正常,受風雪天氣影響,蔬菜價格目前處於高位,其餘商品價格基本穩定。圖為北京安德路一農貿市場(1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 唐師曾 攝

  2010年開年最讓人記憶深刻的一件事,恐怕就是暴雪了。1月3日,一場59年未遇的暴雪襲擊京津,隨後轉戰山東;受暴雪影響,1月5日清晨北京最低氣溫達到-15℃,創近30年來新低。

  隨著暴雪和低溫而來的,是以蔬菜為首的食品價格大幅上漲。以北京市為例,大白菜、白蘿蔔、黃瓜、茄子的價格相比降雪前均上漲超過30%。

  進入2010年,通脹預期被驟然放大,畢竟當前漲價的不僅僅是食品,還有工業品。可以預見,關於通貨膨脹何時到來的討論會貫穿全年。

  聚焦 1 重點産品紛紛漲價

  只要你細心地歸納一下,就會發現,原來身邊這麼多産品都漲價了。

  最直觀也是老百姓感受最深的,就是農産品。受冬天低溫的影響,此次農産品漲價首當其衝的是蔬菜。

  據農業部監測,2009年12月全國農産品批發價格指數和“菜籃子”産品批發價格指數的走勢一路上揚,截至2009年12月29日的月度平均值分別比上一個月上漲了5.2%和6.3%,比2008年12月份上漲了7.3%和8.3%。

  食品價格中更引人關注的是糧食價格。據農業部最新監測,2009年10月份我國粳米批發價同比漲9%,2009年11月份我國農村集貿市場小麥價格同比漲10.9%,玉米産區平均批發價格同比漲11.6%。

  根據北京中期期貨經紀有限公司的資料,大連港玉米平倉價在2009年下半年站上每噸1800元的位置,周均價創下10年來最高。

  豬肉價格也在上漲。據新華社監測,豬後臀尖肉和豬五花肉價格,自2009年11月中旬價格開始回升以來,已分別累計上漲了4.8%和5.5%。至於牛羊肉、水産品、水果、肉禽、雞蛋、牛奶等農副産品,價格也紛紛上漲。

  作為佔居民消費價格(CPI)權重32.79%的第一大類價格,食品價格即使是輕微的上漲,都可能讓人聯想到通貨膨脹。更何況,漲價的不只是食品,還包括國際大宗商品價格。

  2009年,大宗商品價格紛紛回到了金融危機前的水準。截至2009年年底,據文華期貨軟體統計,國際銅價同比上漲150.84%,天然橡膠同比上漲120.51%,鋅同比上漲110.81%,糖同比上漲95.68%,塑膠同比上漲72.55%,燃油同比上漲70%,PTA同比上漲55.67%,鋁同比上漲49.37%,棕櫚油同比上漲45.47%,棉花同比上漲40.59%,漲幅更甚于農産品。

  2010年1月4日,天津港63.5%印度粉礦價格再創新高,自2009年以來價格已經上漲了一倍多。

  還有水電費的上漲。2009年以來,天津、上海、南京、廣州、蘭州等眾多城市調整水價,其中居民自來水價格平均上調約18%,污水處理費標準平均上調約25%。

  同時,自2009年11月20日起,全國非居民用電價格每千瓦時平均提高2.8分錢。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