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曉蕾:不要兒戲化貨幣政策

2013-05-14 16:42     來源:中國財經報     編輯:王偉

  把貨幣政策“解讀”為隨著CPI的短期變化而改變也是“兒戲化”貨幣政策,最終會弱化貨幣政策宏觀調控的作用,造成宏觀經濟更大的不穩定。

  繼日本步美國貨幣寬鬆後塵以後,近日歐洲央行再次降低利率並有向零利率“進軍”的趨勢,效倣美國開始“印鈔”時代。

  利用危機恢復期宏觀數據的不穩定性製造寬鬆貨幣政策的“預期”,有誤導貨幣政策之嫌

  危機以來美國實施數輪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持續購買兩房持有的打包轉賣的信貸機構發放的貸款、金融機構發行的與信貸有關的證券化和結構化的衍生産品,以及相應的結構化衍生品,“托”高了股市包括衍生品的公允價值,“救活”兩房和金融機構並恢復其“賺錢”的功能。雖然經濟恢復仍然疲軟,失業率沒有實質性改善,但股市卻熱火朝天,道指已經超過危機前的水準。這樣的結果使資本市場對印鈔票刺激股市上漲就像患了鴉片癮一樣。

  為了延續量化寬鬆的環境,通過頻繁地對短期宏觀數據做趨勢性分析挾持貨幣政策就成了一個有利的工具,使本來是“黑天鵝”一樣的超常規的量化寬鬆政策,就在“預期”與“與預期不合”的反覆無常的形勢分析中,一輪一輪地變成尋常的“白天鵝”。

  事實上,危機復蘇本來就是一個緩慢過程,更不用説美國以印鈔票救助金融機構為主的方式實際上是在延緩實體經濟的復蘇,另外由於歐債危機的影響疊加,復蘇過程跌宕起伏,宏觀數據不穩定是完全“正常”的,是符合規律,且與危機復蘇過程的不穩定相一致。正像一位美國學者分析的那樣,短期宏觀數據不能成為趨勢動態分析的依據。利用危機恢復期宏觀數據的不穩定性製造寬鬆貨幣政策的“預期”有誤導貨幣政策之嫌。

  與預期不符——經濟弱勢——寬鬆貨幣政策的分析思路,也演變成對貨幣政策情有獨鍾的一種中國範式

  因為利益導向,這種與預期不符——經濟弱勢——寬鬆貨幣政策的分析思路,不僅為日本和歐洲效倣,也演變成對貨幣政策情有獨鍾的一種中國範式。

  我們注意到,危機以來國內國外對中國經濟形勢的“分析”和“預測”越來越多。特別是近年來,由於大環境和比較優勢的變化,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適度放緩,這完全符合經濟規律也具有穩定性。但是各種目的的“預測”無視中國經濟發展的這種規律性的變化,屢屢給出符合自己利益的“預期”判斷。結果使與“預期不符”的現象頻繁地出現,則經濟增長弱勢的推斷就“被確認”,按照“弱勢復蘇貨幣寬鬆”的“範式”,“建議”貨幣政策寬鬆就變得“理所當然”了。

  但是人們似乎忘記關於經濟增長的“預期”,並不是真實的經濟運作狀態,更不是按照經濟規律設置的增長目標。經濟增長的“預期”帶著很大的主觀意願,要貨幣政策調整去“實現”預期,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的荒謬邏輯。最重要的是不首先搞清楚貨幣是否是經濟增長的“動力”,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是否“缺錢”這樣一些根本問題,就似是而非地“預期”貨幣政策寬鬆,在某種程度上是挑戰相關方面的智商。

  這一范式對貨幣政策的短期操作“分析”也有“兒戲化”的“解讀”。央行一進行正回購就解讀為“貨幣政策緊縮”,一進行逆回購,馬上解讀為“政策轉向”。“製造”各方對“貨幣政策”的不合理的短期“預期”,也增加包括資本市場在內的經濟和市場的無序波動。

  每個月定期發佈的通脹數據更是“製造”對貨幣政策“預期”的最好機會。這個月CPI漲幅較高釋放貨幣政策“緊縮預期”信號;下個月CPI漲幅降了,又預期貨幣政策有寬鬆的環境了。

  實際上在正常情況下,貨幣政策目標不論是以通脹為目標,還是以經濟增長為目標,或者有更多元的目標都是以年度為目標的。去年貨幣政策目標M2增長14%,但有若干月份M2增長都高於14%,但最終統計全年貨幣供應量增長是13.8%,在全年貨幣增長目標之下。今年第一季度M2增長15.6%,大大高於全年貨幣政策目標13%,這不等於説今年貨幣政策目標已經改變。至於每週的公開市場操作與經濟活動階段性增長的貨幣需求有關,與經濟運作年度規律有關,與銀行各季度的信貸分佈特點有關,更應該與當週到期的票據總量和資本流入平穩流動性的需要有關。把每週的公開市場操作解讀為貨幣政策的寬鬆或者是緊縮是缺乏常識的表現。在當下這個急功近利的時期,這樣“兒戲化”的解讀有極大的誤導作用。

  而經濟運作指標包括CPI的變化,在正常的情況下,短期內不會有方向上的大起大落。CPI短期內變化中的季節性因素的影響,或者一些並不規則事件,包括“豬的藍耳病”對豬肉價格的影響、“H7N9”對雞肉價格的影響等等,並不能解釋為通脹形勢惡化或者通脹形勢改善。通脹與經濟增長一樣有一定的規律性,CPI增長的月度變化大多數是增長幅度變化,不會出現“不是通脹就是通縮“的極端轉變,貨幣政策也從來不是非緊即松的兩極變化。把貨幣政策“解讀”為隨著CPI的短期變化而改變也是“兒戲化”貨幣政策,最終會弱化貨幣政策宏觀調控的作用,造成宏觀經濟更大的不穩定。

  寬鬆的貨幣政策是“危機政策”

  中國的問題與美國和歐洲不一樣

  我們不能繼續製造貨幣政策“預期”的遊戲了。寬鬆的貨幣政策是“危機政策”。中國的問題與美國和歐洲不一樣,不要把“黑天鵝”變成了“白天鵝”。

  中國經濟增長也不是沒有錢的問題。2012年經濟增長7.8%,銀行新增信貸8.2萬億,社會融資總額15萬億。高於經濟增長的銀行信貸增長,兩倍于經濟增長的融資總量,一方面顯示有效投資需求缺乏,投資效率很低,另一方面説明過量的信貸增長和社會融資並未流入實體經濟,可能潛藏政府融資平颱風險、金融市場的系統風險。過多的貨幣發行會降低貨幣信用,不僅帶來通脹的風險,也會削弱貨幣政策對宏觀經濟的調控的能力。近期搶購黃金的行為已經顯示了貨幣超發的信用風險。未來經濟增長不能延續這種依靠印發鈔票和資金堆砌的增長了。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