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範“影子銀行”出路在“草根銀行”

2013-04-03 15:48     來源:人民網     編輯:王偉

  監管部門清理和規範影子銀行的行動引發資本市場震蕩,因為投資者擔憂此舉將收緊社會融資總量並導致銀行盈利下滑。

  近期爆出的多宗理財産品違約事件凸顯近年來影子銀行快速擴張對金融體系帶來的風險。規範影子銀行將使金融體系更加穩健,在消弭了短期陣痛後,經濟將會更有活力。

  監管影子銀行的初衷是減少風險、規範發展,並非控制信貸投放、壓縮融資總量,更非打擊實體經濟。監管與創新是動態演進的過程。未來監管手段將根據情況調整,以應對實體經濟需要。

  筆者認為,對影子銀行監管政策符合預期,現有政策充分考慮了銀行的資本、盈利和流動性狀況,並提供了一個合理的緩衝空間和時間。這足以消化影子銀行乃至更廣泛經濟體內信用風險帶來的任何可能衝擊。

  目前的影子銀行更多是一種症狀,而非引發銀行業和經濟體系統性風險的誘因。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底線,需要儘快完善地方金融相關法律和協調機制,加強對有融資功能的非金融機構的風險監測。

  客觀而言,影子銀行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但其無序化運作,給監管帶來了巨大挑戰,也埋下了較大的風險隱患。尤其是具有融資功能的地方性非銀行金融機構,包括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典當行等。

  這類機構最近幾年呈爆炸式增長,擴張迅猛的背後,有少數機構從事“地下錢莊”生意,偏離主業參與民間借貸、委託貸款等;有的機構則抽逃資本金,挪用和佔用客戶擔保保證金,利用關聯企業套取銀行信貸資金用於高息房貸和高風險投資;有的小貸公司變相提高貸款利率,超比例、跨區域發放貸款,變相抽逃資本金;高達30%-40%的利率將絕大多數中小企業排除在外,貸款投向於短期週轉和“過橋”的房地産和應急性需求。去年有超過40家上市公司發佈上百份涉及小額信貸的公告,這值得警惕。

  本應作為金融服務有益補充的小額信貸公司、擔保公司和典當行,在巨大利益誘惑下劍走偏鋒。因此,應加強對此類機構的分類監管和服務,使之持續健康發展。在規範影子銀行的同時,應科學認定非金融機構類別。對規範運作的上述機構適當放寬資金來源渠道和業務範圍,開闢綠色融資渠道、建立合理的退出機制。

  此外,應以規範、小型、社區型信貸機構作為小貸公司的發展方向,確認其金融機構身份,解決其“杠桿率”嚴重偏低問題。在科學規劃下,造就一大批“草根銀行”。

  只有相當多的影子銀行轉變成草根銀行,才能從根本上化解影子銀行潛藏的風險,滿足中小企業急需的融資需求,而又不至於傷及實體經濟。只有這樣,中國的金融業才會呈現完整的、多樣性的健康生態格局。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