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松祚:金融改革 過度擔憂風險才是最大風險

2012-04-25 11:33     來源:每經網     編輯:范樂

  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方案獲批後,這個民營經濟發達的城市已然成為中國未來金融改革的重要“試驗田”。然而,“摸著石頭過河”去探索金融改革的方式終究存在種種不確定性,如何落實國務院擬定的十二項主要任務成為社會最為關注的話題。對此,《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就溫州金融改革的相關問題採訪了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

  非禁即入

  NBD:3月2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溫州金改的十二項主要任務,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鼓勵和支援民間資金參與地方金融機構改革。不少學者認為,此舉的意義在於打破銀行壟斷,您怎麼看?

  向松祚:從原則上來看,進入銀行業是沒有任何障礙的。我國金融機構準入的大法是《商業銀行法》、《證券法》、《保險法》和《公司法》等國家基本法律。任何行政法規都不能與這些基本法律相違背和抵觸。

  參考《商業銀行法》第12、13條,進入銀行業的條件相當簡單。1995年我國就頒布了《商業銀行法》,為什麼到今天大家還要爭論準入問題?問題究竟出在哪?是不是有法不依?是不是存在行政規定、規章、辦法、細則大於法的現象?我認為,只要符合《商業銀行法》,任何人都可以成立銀行,公司註冊部門沒有理由不批准。即使制定細則,也不能與國家大法的基本精神相抵觸。

  人們在談論所謂的玻璃門、尋租門,是不是存在這些門?的確需要認真思考和檢討。如果有,就要徹底消除。金融改革就是要堅持掃除妨礙公平、公正透明市場機制的各種隱形門。我國金融改革的關鍵是做減法,把那些妨礙金融創新和有效競爭的東西都減掉。

  NBD:您前面提到了,在我國的《商業銀行法》中,進入銀行的條件相當簡單,但卻並沒有相應條款支援民間資本發起和設立金融機構。即使是最小規模的村鎮銀行,也排除了完全由民營資本經營的可能,需要強制性引入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參與。您認為玻璃門在哪?

  向松祚:我覺得很奇怪,為什麼設立金融機構非要對股東作出限制呢?譬如村鎮銀行需要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大股東,這沒有什麼道理,也沒有必要,于法于理皆不合。

  我們今天談論金融改革和所有改革,最急需的是解放思想,或者説是破除一些極其錯誤的觀念和思想。要真正做到“非禁即入”,只要法律沒有禁止的,任何人都可以做。如果我們成立任何一家金融機構、創新一個金融工具、發明一個新的金融産品,都需要層層報批。中國的金融創新就不要談了,改革也很難成功,甚至可以説改革死了。

  創新就是與風險共舞

  NBD:一直以來,由於銀行業涉及國家金融安全,從風險的角度考慮,對銀行業的放開非常謹慎。在這次溫州金融改革中,您怎麼看改革涉及的金融風險?

  向松祚:從現實來看,許多真正的金融風險其實來自以風險為名行管制之實上。動不動就是防範風險為名,什麼也不準做。這是真正防範風險嗎?其實這才是最大的風險。落後、不創新才是最大的風險。

  縱觀世界各國金融發展史,哪個偉大的貨幣和金融中心不是在風險的洗禮和大浪淘沙過程裏發展壯大的。大家都羨慕美國紐約金融市場,自1792年算起,200多年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無數次破除、倒閉、關門、跳樓、自殺、危機……華爾街不是越來越強大了嗎?

  國家金融安全最大的保障是我們能夠掌控國際貨幣金融運作體系,能夠參與國際貨幣金融運作規則的制定,能夠左右全球貨幣金融格局。一味地害怕風險、擔心新生事物才是國家最大的金融風險。

  此外,每次在推出一項改革措施時,如果我們都要期望將風險降低到零,做到無風險,那怎麼可能有創新呢?創新就是與風險共舞,是風險遊戲,是為了降低、分散和管理風險。然而,零風險的事情基本上是不存在的,金融的本質就是為風險定價、管理和分散風險,降低不確定性。唯有鼓勵無限豐富的金融創新,才能最大限度降低和分散風險。

  當然,不是説不要監管,而是監管不能妨礙創新,要妥善平衡。對中國而言,創新和變革必須是未來的主流,甚至是唯一齣路。

  政府的管制越少越好

  NBD:溫州金改的十二項主要任務中,第七項是關於開展非上市公司股份轉讓的規定。原文“培育發展地方資本市場。依法合規開展非上市公司股份轉讓及技術、文化等産權交易。”在嘗試階段初期,溫州民營股權場外交易市場將面臨哪些困難?風險考量如何?

  向松祚:有哪些困難和風險,事先是説不清楚的。先做起來再説,這才是試驗。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産權交易、所謂的三板市場,其實可以讓企業自己去搞,政府的管制越少越好。市場的本質要求就是風險自擔,收益自享,政府的規定只能在一些基本原則上。對於金融創新,政府沒有管制最好,起碼不要什麼金融創新都要審批、都要批准。

  NBD:在溫州金改的第八項任務中,明確了推動溫州地區小微企業債券發行的規定。然而,對於發債主體來説,您認為會不會有很高的門檻?這種企業發債的風險會不會很高?

  向松祚:門檻越低越好。債券市場的核心是流動性,鼓勵企業多發債,不要設定那麼多限制和額度管制。垃圾債市也應該發展,讓市場去檢驗企業信用。信用評級業務也會應運而生,債務保險合約(CDS)也可以搞起來,衍生工具都應該大力鼓勵。我反覆強調,對風險擔憂過度就是最大的風險,前怕狼後怕虎,金融市場是搞不起來的。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