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專家:社保拋銀行H股或為增持A股做準備

2011-09-08 08:57     來源:中國經濟網     編輯:王思羽

  上市公司2011年半年報顯示,低估值的金融地産兩大板塊被社保大舉增持

  近日,社保基金密集減持中資銀行股的舉動,引起市場多方面的關注。有業內人士認為,在人民幣升值的大背景下,社保基金減持港股或許為下一步的A股投資做好準備。

  據港交所9月6日公佈的資料顯示,社保基金已于8月31日以每股3.204港元的價格減持中國銀行H股3500萬股,套現1.1214港元。至此,社保基金持有中行H股的比例由1月4日的12.99%降至10.95%。這已是社保基金年內第三次減持中行H股。前兩次分別發生在1月4日和6月14日,分別減持中行3000萬股和1459.8萬股,減持的平均價格為4.173港元/股和3.95港元/股,分別套現1.2519億港元和5766.21萬港元。

  此外,社保基金于8月30日還減持了工行3500萬股H股,套現金額約為1.8億港元,為年內第四次減持工行。前三次分別是今年3月1日、6月28日、8月26日,分別減持了工行4010萬股、3500萬股和900萬股,減持每股平均價分別為6.074港元、5.882港元、4.92港元,目前持股比例為15.95%。

  對於社保基金這一行為,博眾投資分析師袁志剛認為可以從兩方面看待。

  一方面,我國銀行股目前面臨兩重風險。其一是再融資壓力。日前銀監會發佈《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公開徵求意見稿對銀行資本充足率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根據平均9%的資本下限要求測算,新規或將對上市銀行形成4400億元—5800億元的資本缺口,那麼,銀行業第二輪再融資壓力將逐步顯現。其二是地方債務問題。據國家審計署于發佈的地方債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全國省、市、縣三級地方政府性債務餘額約10.7萬億元。業內因此普遍感到擔憂。而國際評級機構穆迪發佈報告稱,在對中國國家審計署和銀監會的估算數據進行對比之後,發現審計署有3.5萬億元的地方債務遺漏。顯然,銀行作為地方政府獲取信貸資金産生龐大債務的主要渠道,其所面臨的風險不可小覷。

  另一方面,與歐美銀行業風險加劇會迫使國際投行做空中資銀行股有關。受歐美債務危機影響,美國與歐洲的銀行目前處境窘迫,數據顯示,第二季度,僅美國就倒閉了23家小銀行,使得美國倒閉銀行總數超過865個。歐洲銀行業更是舉步維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歐洲銀行業投資區內主權債券的賬面損失可能高達2000億歐元。在歐美銀行業面臨新一輪危機之際,這些著名投行不僅裁員自救,甚至瘋狂變賣資産。近日,備受矚目的美國銀行為了充實資本在限售股剛剛解禁之日,不得不大幅套現建行股份131億股。這輪正在蔓延的歐美銀行業危機,不僅使國際投行唱空中國銀行業,更有可能像美國銀行一樣不得不套現減持中資銀行股,一旦這種風險轉化到香港市場,社保基金可能將遭受重大損失,由於與其他機構性質不同,具有社會保障責任的社保基金,難以承受這種損失,緊急套現也就不足為奇了。

  “社保基金減持中資銀行H股,並非是對銀行業的看空,而是以戰投身份參股中資銀行後的一種正常後續操作,或是為執行某一原先設定資産配置比例進行的一種既定操作。”國泰君安研究所分析師認為,社保基金的減持只是眾多操作中的一次,且每次減持的數量較小,減持比例均不超過減持前持有量的0.3%。從操作方式看,2007年以來社保基金減持基本都是採取二級市場這種相對緩和的方式,而非通過大宗交易。若真是看空中國銀行業,則會要求出手快,強調乾淨利落。

  該分析師認為,社保基金屬於典型的風險厭惡型投資者,對各行業的資産配置均設有目標比例,然後會通過一系列買賣操作逐步向目標比例靠攏。2010年末,社保基金對中資銀行的投資包括:108.98億H股中行、156.59億H股工行、97.97億A股農行、以及55.55億H股交行。以2010年12月31日收盤價計算,價值約1783億元,單一行業投資佔社保基金總資産的比例已經達到21%,這一比例很可能已經超過社保原先設定的銀行資産目標配置比例。

  此外,作為財務型戰略投資者,社保基金減持中資銀行H股也可能是為了鎖定收益。2010年12月14日社保參與中行H股配股,價格為2.74港元,相對最近一次減持價格3.2港元而言,收益率高達40%以上,遠超過社保基金年均投資收益率9.17%水準。

  與此同時,根據上市公司披露的2011半年報顯示,社保基金二季度仍然保持了較大的調倉力度,低估值的金融地産兩大板塊被社保大舉增持,另有未證實消息稱接盤了美國銀行拋售的建設銀行股份。有業內人士認為,在人民幣升值的大背景下,社保基金減持港股或許為下一步的A股投資做好準備。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