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磊:加息時點尚未到 今年增長關鍵看出口

2010-03-24 08:48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張蕾

  “央行今年會加息,但不是現在”,華泰聯合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陸磊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決定加息與否不僅僅要看CPI,還要考慮加息導致的熱錢流入壓力和企業的利息負擔。“考慮到CPI翹尾因素影響在今年5-8月最為顯著,單月漲幅可能超過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甚至接近4%的敏感線,預計在此期間會有兩次加息,累計0.54個百分點”。

  今年增長關鍵看出口

  中國證券報:您怎麼看今年中國經濟的大勢?投資、出口和消費這三駕拉動中國經濟的馬車,今年的行進速度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陸磊:今年的經濟形勢會很複雜。經濟增速會出現明顯的前高後低,GDP增速在第一季度達到11%的峰值,此後逐季遞減,第四季度大約降至8%。全年的經濟增長率會徘徊在9%左右,低於許多經濟學者和政府人士的預測。由於經濟增長動力缺乏,所有當前被高估的政策緊縮壓力或將在二、三季度之交消弭于無形,最終出臺的從緊政策很可能低於大家的預期。

  具體而言,今年拉動經濟增長的引擎將從投資轉換到出口。隨著新開工項目增速下滑,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正在衰減,2009年第四季度到2010年第一季度,投資增長率從30%向25%收斂,預計從第二季度開始,固定資産投資增長率將進一步向20%和15%收斂,全年增長約為20%。今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會是非常穩定的,不會出現快速增長,因為消費增長是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準緊密相關的,《政府工作報告》雖然提出了增加居民收入的方向,但並沒有提到減稅、提高個稅起徵點等提升工薪階層收入佔比的實際舉措,因此短期內消費需求很難快速增長。出口將成為今年拉動中國經濟的主引擎,我們預計2010年出口同比增長13.1%,進口增速超過出口,達15.8%,全年實現順差約1800億美元。

  中國證券報:受春節因素和基數效應共同影響,2月CPI略超預期,同比漲幅達到2.7%。您怎麼看今年的通貨膨脹形勢?

  陸磊:今年通脹壓力確實比較大,製造業將重新面臨2007-2008年的“緊日子”。目前我們對通貨膨脹的模擬結論是今年4月、5月CPI漲幅將達3.2%和3.5%,三季度將達到最高值3.9%,全年上漲3%。決定國內通脹壓力的主要有四個因素:一是貨幣推動的通脹預期,二是需求拉動的通脹動力,三是成本推動因素,第四個因素是翹尾因素。目前貨幣推動的通脹預期已經穩定下來,産能過剩決定了需求上不支援通脹,但是成本推動因素和翹尾因素值得關注,翹尾因素影響將在5-8月達到高峰,所以三季度的通脹壓力最大。

  從過去兩個月看,造成CPI上漲的主因仍然是食品,雖然當前農産品價格上漲尚未構成通脹衝擊,但由於氣候不佳,今年全球的糧食産量不容樂觀,我們需要密切關注未來幾個月農産品價格的走勢。5月份將是一個關鍵時點,因為屆時南半球墨西哥、阿根廷等産糧大國的農産品收成已成定局,全球農産品價格走勢會比較明朗,事實上,每次農産品價格大漲都是從5月底開始的。

  5月將是加息關鍵時點

  中國證券報:CPI超過一年期定存利率是否意味著加息時點已經迫近?

  陸磊:負利率是加息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央行今年會加息,但不是現在。目前央行決定加息與否必須考慮CPI、熱錢和利息負擔三大因素。儘管我國自2月起已進入實際負利率通道,但是由於美聯儲依然維持低利率,如果中國率先加息,人民幣與美元利差加大會吸引熱錢涌入,加劇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此外,加息也會加大企業和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利息負擔,削弱經濟復蘇的動力,去年的9.5萬億貸款有不少流向了地方投融資平臺,一旦加息,會對地方政府的財政和銀行的不良率帶來很大壓力。對於企業來説,由於今年勞動力成本開始上升,他們已經面臨利潤空間收窄的壓力,民間投資尚未復蘇,政策恐怕不得不選擇以一段時間的負利率為代價來換取就業增長和企業生存。因此,央行對於加息會比較謹慎,如果5月份美聯儲或歐洲央行加息,而中國的通脹仍在往上走,中國央行就會選擇加息。

  中國證券報:最近人民幣升值壓力急劇上升,投資者對於人民幣升值概念板塊也格外關注,你怎麼看人民幣升值的步伐?

  陸磊:人民幣目前的升值壓力並非來自實體經濟層面。出口決定增長,順差決定匯率,從這個角度看,人民幣升值的實體經濟壓力在下降,因為中國的順差正在逐步下降:1至2月,我國進出口總值386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4.8%。其中出口2040.8億美元,增長31.4%;進口1823.2億美元,增長63.6%;貿易順差為217.6億美元,下降50.4%,二月份的順差已是最近一年的最低水準。因此,我認為人民幣匯率一次性重估在7月前無推出可能性。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