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之水滔滔,申城景色迷人。12月2日,“歐元之父”羅伯特 蒙代爾坐在了國際金融投資博覽會開幕式上,坐在他旁邊的還有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等專家學者和金融機構高層。
會議討論的,還是一個老題目:人民幣國際化道路。
人民幣:穩定至上
蒙代爾表示,“不少人希望全球統一貨幣,但這是不可能的。不過我希望亞洲可以像歐洲一樣能夠有一個統一的貨幣體系,而中國的人民幣很有希望。”
但蒙代爾也指出,亞洲的情況和歐洲有很大區別。亞洲在政治上的和諧度不及歐洲。歐洲的統一使得歐元有發展的空間,而亞洲可能會在國防上産生一定的擔憂。但在未來的20年,中國高速的發展可能會促成“亞元”的産生,蒙代爾認為,對於“亞元”,中國目前不需要花太多功夫,還是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人民幣的穩定上。
近期世界金融問題主要源於美元和歐元的波動太大,而匯率不穩定就會影響經濟。蒙代爾希望世界的5個主要國家或地區(美國、英國、中國、日本及歐洲)可以每年舉行4次會議,進行貨幣和財政政策的協調。這樣可以避免嚴重的經濟危機。
國際化:路途遙遠
而對於人民幣國際化之路,蒙代爾認為,“儘管人民幣國際化會帶來很多好處,但不可以把國際化強加給中國。人民幣走向國際的前提是中國擁有強大的金融市場,但這不可以採取強硬的措施,一切要等到經濟發展到足夠好了才可以。”
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則認為,一國貨幣的國際化應該是經濟發展的自然結果而不應成為目標,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可能需要幾十年。
王慶表示,要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應借助我國貿易大國的地位使人民幣逐漸被其他國家接受,將其作為美元的替代品。王慶指出,“亞洲貨幣體系的形成應該看到日本的教訓。日元的國際化是不成功的,它與美元的相對波動太大,因而也成不了東亞貨幣區的基準貨幣。”
王慶還指出,人民幣國際化其實是“人民幣可兌換”的另一個説法,而人民幣可以在多大程度上被接受需要分析貨幣的三個基本屬性:記帳單位、交易手段和價值儲藏。
就記帳單位來看,我國完全可以做到。“我國是貿易大國,貿易順差大。”王慶表示,人民幣作為記帳單位在東亞經濟區其實已經實現了。
而交易手段,人民幣尚未做到。王慶表示,“人民幣若要做到國際通用交易手段,其他金融服務就需要跟上,包括貿易經常賬戶和資本賬戶。往往貿易逆差國的貨幣很容易被接受為交易手段,但中國是貿易順差國,人民幣作為交易手段恐怕只能在有逆差流行的領域。”
而就人民幣的價值儲藏而言,離國際化的距離就很遙遠了。王慶指出,“貨幣作為價值儲藏需要人們對這一國中央銀行、法律體系的高度信任。目前市場上持有人民幣多是投機行為,所以我國貨幣作為價值儲藏還很遙遠。”
最後,王慶表示,人民幣自由兌換是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必然之路,否則上海只能是中國的金融中心。但是人民幣可兌換不應成為一個目標,而應隨我國經濟的穩步發展水到渠成。(趙怡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