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國際板推出不存在技術和法律問題

2009-11-24 13:53     來源:新華網     編輯:肖燕

  昨(23)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新一代交易系統正式替換現用交易系統,切換上線投入運作。隨著新交易系統的正式啟用,中國移動啟動國際板上市籌備工作,無疑將推出國際板的討論推向了高潮。業內人士認為,國際板的開啟有可能是解決紅籌回歸的有效途徑,目前來看,國際板的推出已經不存在技術和法律上的問題,但推進的速度要和市場可接受程度相結合。

  “國際板的開啟有可能是解決紅籌回歸的有效途徑。”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開啟國際板能夠培養上證所成為一個真正的國際性交易市場,進而讓中國的證券市場國際化。它的開啟,不僅使中國的投資人能夠不出國門就能夠分享到優質海外上市公司,也能夠讓海外的公司能夠到中國證券市場掛牌,有機會參與內地市場。

  他認為,目前來看,國際板的推出已經不存在技術和法律上的問題,而開啟國際板,紅籌股將有望捷足先登。因為,目前情況下啟動紅籌回歸的市場條件也已成熟,尤其在創業板工作啟動之後,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完善以及更具活力,也需要紅籌股的回歸。他建議,國際板需循序漸進,穩步推進,推進的速度要和市場可接受程度相結合,同時要注意引資的速度要大於融資的速度,儘量使市場保持平衡。

  據上證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新一代交易系統成功上線,主要是為了迅速提升上證所交易系統的處理能力和安全性,為未來市場發展提供堅實保障,新一代交易系統峰值訂單處理能力約80000筆/秒,平均訂單時延比現用交易系統縮短30%以上,系統日雙邊成交容量不低於1.2億筆/日,相當於單市場1.2萬億的日成交規模,是上證所歷史最高峰值的4倍。同時,技術介面方便未來國際國內各類參與者接入,為上證所國際化業務的拓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業界人士指出,新交易系統的上線,預示著上海國際板等業務或將逐步推出,而種種跡象顯示監管層的確在為這些業務準備著。

  今年4月29日,在國務院發佈的《關於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中明確提出適時啟動符合條件的境外企業發行人民幣股票,部分業內人士認為境外企業A股或許將很快啟動。5月11日,上海對外發佈的《貫徹國務院關於推進“兩個中心”建設實施意見》中表示,積極支援上海證券交易所國際板建設,適時啟動符合條件的境外企業在上證所上市,推進紅籌企業在上海證券市場發行A股。

  上證所也一直做著積極準備,今年5月上證所與紐約-泛歐交易所簽訂了合作協議,其中就有涉及國際板和境外ETF的相關內容。此外,交易所還在今年6月份推出了新版英文網站,並在此之前修訂了英文版的上市規則。

  “上證所推國際板並不是偶然,上證所的目標是建設成國際一流的證券交易平臺,國際板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證所研究中心總監胡汝銀曾明確表示,上證所通過這樣的發展,可以為國內投資者提供一站式的服務,投資者可以買賣全球的股票,進行全球的資産基金配置。他還預期海外企業、預托證券(CDR)、海外ETF(交易所買賣基金),均可在國際板掛牌。

  目前,中國證監會已經成立專門研究國際板的小組,上海證券交易所國際部、法律部以及上市公司部都抽調專人參與該小組的活動。而上證所副總經理劉嘯東近日曾表示,境外公司在國內發行上市的規則正在制定中,將先試點推出,但試運作的具體時間和試點所包含的公司數量都還尚未確定。(劉麗靚)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