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未來四個月的流動性不會發生逆轉

2009-09-04 09:05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胡珊珊
  雖然在上半年的天量信貸投放後,下半年的新增貸款規模必然出現回落,但是專家認為,未來幾個月的流動性不會發生逆轉,擴張型政策的微調將側重於結構方面。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巴曙松表示,今年宏觀政策的主線是保持經濟平穩復蘇,併為過於寬鬆的貨幣政策的逐步退出做好預案。但在發達經濟體沒有走向全面復蘇的情況下,不宜採取過於猛烈的緊縮性措施,擴張性政策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進行微調。

  在巴曙松看來,短期要在堅持適度寬鬆貨幣政策基調下進行政策微調,加強對流動性的引導,將資金引導到實體經濟上來;長期看,要把經濟增長的動力從政府主導的需求轉換到市場驅動的需求,把主要依賴投資和出口驅動轉換到依賴內需和技術進步的驅動。

  巴曙松預計,全年的新增貸款將達到十萬億的規模,雖然下半年增速將大大低於上半年,但仍然保持了一個較高的增幅。而且,下半年更積極的變化在於從數量增長到結構優化的轉化,上半年1.7萬億的票據融資在下半年將更多地轉向中長期貸款,流向實體經濟。

  此外,觀察市場流動性的指標,新增信貸只是之一,M2(廣義貨幣)增速也是關鍵指標。自1998年以來,央行設定的M2控制目標基本都在14%至17%之間。雖然,下半年信貸增長將會回落,但是M2卻仍將保持高增速。興業證券預計,下半年M2至少保持28%以上的同比增速,該增速仍要高於M2往年增長的平均水準。預計8月M1(狹義貨幣)、M2同比增速分別為27.5%和28.5%。

  而且,今年上半年,我國外匯佔款僅增長9481億元。興業證券預計,隨著進出口形勢的改善,今年下半年外匯佔款將有望增長1.3至1.5萬億元,從而代替有可能增長放緩的國內貸款,對廣義貨幣供應量的增長形成支撐。

  中金公司哈繼銘也預計,預計M2今年增長25%,明年增長20%至22%,全年新增貸款將達到10萬億元。由於下半年大量票據貼現到期可置換為中長期貸款,實際支援經濟的新增貸款情況好于預期;且貸款的慣性較強,流動性將依然保持寬鬆。

  中信建投分析師黃付生認為,隨著監管機構調控方向的轉變,加強對信貸資金流向的監管,加之宏觀經濟的逐步回暖,企業的經營情況將會改善,必將會分流、引導一部分資金流入到實體經濟。未來銀行信貸必將會嚴格審貸,資金的投向也會更合理有效。未來,每個月3000億元-4000億元的信貸對經濟的支撐是充足的。另外,1至7月份,銀行的票據融資高達1.5萬億元,這部分票據到期後,超過50%的票據在今年將會陸續轉成貸款,這部分規模也將近8000億元。所以,基本可以斷定,今年餘下來的時間,中國的貨幣政策將會是“緊而不縮”。

  正如一些專家斷言,在企穩回升的上行期,貨幣當局對信貸稍作約束,並不意味著經濟狀況將要出現問題,而恰恰相反,意味著目前形勢有所好轉,只是不必再猛踩信貸油門了。 (記者:劉振冬)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