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面對深圳前海的“金融盛宴”

2013-06-04 13:19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編輯:王偉

  深圳市有關方面近日召開前海開發開放及金融服務業發展情況專題通報會。會上透露,前海22條先行先試政策中尚未落地的6條創新政策,將在6月底前全部推出。

  前海開發開放整裝待發,其先行先試政策中的“重頭戲”,正如前海管理局新聞發言人所指出,主要匯聚在金融改革創新領域,內容包括探索人民幣國際化路徑、降低香港金融機構進入門檻,以及推動前海金融總部經濟發展等試驗示範。業界預期,經由前海這個“特區中的特區”,人民幣即將試水境內與境外、離岸與在岸雙向流動。

  基於前海金融創新巨大的潛力,境內外金融機構趨之若鶩。據統計,目前入駐前海的金融類企業已達460家,創新型金融機構和創新型要素交易平臺也正在不斷向前海聚集,而這種堪可比擬“振臂一呼,應者如雲”的態勢,無非是在用事實清楚地表明,市場對於人民幣國際化日益強勁的需求,業已逼近突破的閾值。

  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必然走向,其正面效應包括:對於全球而言,人民幣境外使用範圍與規模的擴大,有助於建立完善國際多元貨幣體系;對於香港而言,促進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展,有助於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地位;對於內地而言,加速擴大跨境人民幣業務的試點,不僅有助於降低內地企業資金成本與匯率風險,更重要的是,境外完善的市場機制將為人民幣定價(利率、匯率)提供可信的參照體系。

  當然,有如硬幣的另一面,人民幣國際化願景與現狀相對脫節固然需要從速彌合,但這反過來也説明橫亙在兩者之間的技術性障礙盤根錯節,監管者出於審慎性考量始終堅持高度管制並非過慮。畢竟,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市場機制尚不完備,金融體系尤為孱弱的新興經濟體而言,大規模的本幣跨境流動會帶來相應風險:境內外利率差可能催生大規模套利,從而動搖人民幣幣值穩定;離岸金融業務的非準備金化,可能導致人民幣流動性無法節制;離岸金融市場與世界金融市場整合為一,可能會使貨幣政策獨立性受到影響,等等。

  這些風險對於長期適用於封閉市場的監管體系,必然構成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中國有必要繼續堅持對金融開放實施宏觀上的穩健把控。具體來説就是要堅持先開放長期資本流動、後開放短期資本流動,先開放直接投資、後開放證券投資和衍生品市場的漸進式路徑。唯其如此,身負“尖兵”重任的前海金融創新試點,才能趨利避險,為我國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建立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做出合乎國情與發展階段的有益探索。葛豐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