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大戰再“升級” 金融支付成爭奪焦點

2013-01-21 15:51     來源:解放日報     編輯:王偉

  盤點過去一年的消費熱點,電商大戰絕對是不能忽略的一筆。如果説“雙11”網路購物盛宴在去年的電商混戰中勝出,那麼,就不能不提這背後真正的贏家——支付寶。根據支付寶披露的數據,“雙11”當天有超過1億筆訂單完成支付,其中和支付寶相關的交易筆數超過75%,總銷售額達到191億元,同比增長260%。

  事實上,支付寶一直佔據著國內網際網路支付市場50%左右的份額,2012年,支付寶日交易金額超過45億元,日交易筆數超1800萬筆,峰值達到3369萬筆。這組數字令銀行也不得不正視網際網路金融的力量。

  隨著電商大戰成為常態,支付環節“升級”為爭奪焦點似乎也是順理成章的事,因為誰都想要有自己的“支付寶”。

  網際網路金融,跑“馬”圈地

  去年8月24日,中國平安中期業績發佈會上,平安董事長馬明哲宣佈將和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騰訊集團董事會主席馬化騰共同建立合資公司試水網際網路金融。國內商界最具影響力的“三馬”強強聯手,無疑在金融業和網際網路業都掀起巨大波瀾。如果説網際網路與零售的結合推動了電子商務浪潮,那麼,網際網路與金融結合,商業前景更具想像空間。

  據馬明哲透露,“三馬”合作的大致框架是:阿里巴巴和騰訊提供客戶群和網路平臺,平安主要提供保險優勢,當然,在網際網路上銷售的不僅僅是保險,而是一整套綜合金融服務。雖然如馬明哲所言,“合資公司還在申報當中,發展起來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但此番聯手的風向標意義不言而喻。

  “三駕馬車”並非遙遙領先,網際網路金融早已暗藏洶湧,眾多網際網路巨頭們都有著各自的 “盤算”。拿騰訊來説,去年在電商及支付領域的動作就相當之大。先是收購知名電商平臺易訊網,後又發力旗下第三方支付工具財付通。成立於2005年的財付通,一直表現得不溫不火,而去年底今年初,財付通明顯加快了業務節奏,獲得第三方基金支付牌照、手機QQ推出轉賬功能、聯手美國運通開通跨境支付等動作都獲得了不少關注,而業界最最關心的要數財付通如何玩轉 “微信style”。“我們計劃在兩個月內推出微信支付功能,也可能更早。 ”不久前,深圳市財付通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賴智明這樣表示,將攜手微信、微生活打造“O2O(OnlineToOffline,線上到線下)微支付”,把財付通新型的移動支付模式慢慢融入到用戶日常生活的支付場景之中,如吃喝玩樂、休閒旅遊等,從而真正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掘更多商機。也就是説,以後外出即使身上沒帶錢,也可以用微信二維碼掃描商品,通過財付通進行支付;AA制吃飯也可以直接用微信 “搖一搖”在財付通上轉賬。他認為,微信上線433天,積累了1億用戶,速度是twitter、facebook的4-5倍,微信包含社交、移動、娛樂、商務四大功能,為“支付”培育了良好的土壤。

  而從去年10月底開始,電商巨頭京東商城的全盤金融計劃也陸續浮出水面。 10月29日,北京市工商局網站顯示,京東商城已經悄然完成了對第三方支付公司網銀線上的收購。網銀線上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可涉足業務包括網際網路支付、行動電話支付、固定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等。此前,京東商城一直採用銀聯等第三方支付工具進行相關結算,此次收購使得京東佈局獨立支付體系的構想有了落地的可能。

  11月27日,京東商城攜手中國銀行推出“供應鏈金融服務”。從京東商城供應鏈金融平臺的具體服務內容中不難看出,應收賬款融資、訂單融資、委託貸款融資、協同投資、信託計劃等內容涵蓋了採購、物流和結算等多種金融服務並將觸角從上游供應商延伸至消費者端。京東商城首席戰略官趙國慶表示:“京東商城供應鏈金融服務為京東及其供應商提供了資金支援和發展動力,盤活庫存並加速資金週轉,從而解決供應商資金短缺的問題。”有評論認為,此舉令京東商城的身份,從中國最大的網路零售商,悄然轉型為中國零售業最大的信用批發商。京東商城巧妙地將其強大的現金流變成了銀行信用,進而惠及供應商,京東對供應商的黏度無疑會進一步提升。中國電子商務的平臺門檻,已悄然抬高。

  事實上,與銀行的合作,只是京東“金融野心”的冰山一角。據悉,目前京東商城合作的金融機構涵蓋銀行、信託、基金、證券、擔保、保險等,在融資上,京東引進擔保公司,擴大了授信額度;在保險上,京東通過保險組合,合理規避風險;在投資上,京東通過信託公司推出信託行業內首個供應鏈信託計劃;在基金上,京東亦籌建京東商城供應鏈基金及供應商小額貸款基金……京東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的商業競爭是供應鏈的競爭,誰的供應鏈運轉得更高效,誰就能在未來的藍海市場上站穩腳跟。京東商城供應鏈金融服務可以提高供應鏈的整體能力,通過資金流帶動整個鏈條發展,從而實現供應鏈的有機整合。

  而在今年元旦京東內部年會上,京東商城CEO劉強東更是直言,2014年將組建京東商城金融公司,提供各種不同的金融産品。金融支付對於京東的戰略意義,劉強東心裏有本清楚的賬,他認為,下一個十年,以技術為驅動的數據金融業務將是京東商城的主攻方向,此前收購網銀線上不僅僅是為了做一個線上支付公司,支付只是京東未來金融服務業務中很小的一部分。

  再看京東最大的對手阿里巴巴,其在支付領域可謂領先一步,支付寶線上上已積累起相當明顯的優勢,然而,支付寶顯然不滿足,去年一年,依託現有海量用戶,支付寶通過二維碼支付、聲波支付、“超級收款”等産品,積極佈局自己的線下收單系統。

  去年3月19日,支付寶在北京啟動物流POS戰略,向電商COD(貨到付款)領域投資5億元,將貨到付款的POS刷卡應用普及提速。這是支付寶獲得支付牌照以來,最大手筆的業務推進計劃。這筆重金的背後,折射的是支付寶對佔國內B2C交易中近70%貨到付款的生意表現出的興趣。目前國內幾家獨立B2C電商都已經在主要城市普及POS機貨到付款服務,其中噹噹、京東、凡客提供該項服務的城市範圍最廣。其中有部分配送公司用的是支付寶的POS機器。除了支付寶,快錢、匯付天下也相繼進入POS領域,快錢在宅急送的全國範圍內鋪設了1萬餘臺快錢POS終端,匯付天下則推出了移動刷卡器POSmini。

  步入2013年,支付寶在O2O支付方面又重磅出擊。 1月17日,支付寶發佈了新客戶端——“支付寶錢包”,用戶在手機上安裝該應用後,可以在手機上獲得類似錢包一般的功能與體驗。據悉,歸集電子券也將是支付寶錢包一個重要功能,這可以幫助支付寶在管理用戶的現金之外,同時管理卡券。支付寶方面認為,這會是未來移動支付發展的一個引爆點。

  中投顧問IT行業研究員王寧遠分析認為,支付工具是網銷平臺極其重要的一環,電商加緊佈局第三方支付市場益處頗多。 “電商可以通過數據掌握消費者特點,開發適合各類消費習慣的支付方式,又可以防止交易數據洩露;其次,縮短財務資金運轉長度,有效補充企業資金流,防範資金不足的風險;最後,完善自身業務,增加消費者網上購物體驗,從而為企業走向國際化奠定基礎。 ”

  網際網路金融,變數多多

  《電子商務“十二五”發展規劃》顯示,2015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將突破18萬億元。這個數字除了讓電商們看到巨大的商機外,也讓網際網路金融的明天光亮起來。可以説,金融與網際網路兩者的深度融合所帶來的商業模式創新及金融鏈條的重構仍處在爆發前夜,未來,金融從業者還是網際網路人馬誰能夠把握這一新業態的本質,誰就能顛覆舊模式,引領新變革。這是網際網路創新的方向,也是金融業創新的方向。

  不過,至少從目前來看,網際網路金融還沒有給企業帶來真金白銀,這個代表未來的交叉領域仍然變數多多。匯付天下總裁周曄以移動支付為例,“移動支付確實正在經歷爆炸式的增長,但並不是所有支付企業都能抓住市場機會。 ”他認為,只有那些真正有市場開拓能力的、能夠處理規模交易的、能夠有新的創意和賣點的公司才能真正在這個快速成長的行業中跟著行業一同成長,甚至以快過行業整體發展的速度增長。他透露:“很多支付公司過得並不好。 ”

  在周曄看來,並非所有商戶都需要建自己的支付系統。“一方面,預付費公司越來越多;另一方面,很多大公司有自己‘御用’的支付公司,他們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希望把資金、把客戶留在自己身邊,不要造成客戶資訊的流失乃至核心競爭力的喪失。目前央行發的支付牌照分為三類:一是網際網路支付,移動支付、電話支付基本都屬於這一類;二是線下收單;三是預付費卡。在我看來,預付費卡更加個性化、地域化,所以這類公司以後仍然會很多。但是全國範圍的網際網路支付和線下收單公司未來不會太多,因為這類企業未來的存活是要靠規模的,一個百億元交易額甚至千億元交易額的公司今後都不足以支撐一家支付企業所要求的基本規模。很可能若干年後某些企業在計算效率、計算成本的時候就會反思,今天投入去做支付這件事情可能不太划算。 ”

  據了解,作為國內第三方支付的領先企業,2012年在鞏固基金等方面的優勢外,匯付天下迅速進入了收單領域,這是周曄所謂的“真正深入到傳統金融服務的腹地”。在短短一年時間裏,匯付天下完成了在所有省會城市分支機構的佈局,年度交易規模突破6000億元,收入超過10億元。“可以説,匯付在網上支付、基金理財、POS收單、移動支付等領域都呈現了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態勢,實現了多個行業的持續領先以及沒有水分的增長。”展望産業趨勢,周曄表示,資訊科技已逐步成為深化金融創新的突破點。在全球化發展、電子資訊技術日新月異、移動網際網路興起的今天,金融資訊服務産業成為了集聚創新想像力的朝陽行業,也是當今商業創新的核心驅動力所在。

  賴智明對行業的判斷也很明晰,他表示,第三方支付行業將呈現四大發展趨勢:新領域(垂直行業領域細化)、新平臺(線上線下賬戶一體化)、新模式(精準投放提升行銷價值)、新合作(傳統業務跨産業鏈合作)。這四大趨勢將推動行業加速發展,未來5年內,整個支付市場將保持50%的複合增長率。而在他看來。 2013年支付領域最大的變數是:隨著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業增多,行業競爭加劇,一些規模較小、垂直型的支付公司將遭遇困境,行業洗牌會進一步加快,或將出現並購潮。從這個角度來看,財付通要謀求更大的發展,必須結合當前行業發展趨勢,以産品和服務創新來吸引用戶和商家。記者還了解到,財付通擬推O2O境外移動支付,這項業務應該會從我國香港和東南亞地區的運通商戶開始做起。

  快錢CEO關國光則用三點來概括當下第三方支付市場的走向:第一,行業格局越來越清晰,差分定位逐步形成。跟當年網際網路發展一樣,網際網路早期的時候,所有人都想做門戶,都去拿新聞牌照,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家的定位逐步清晰化。支付公司也是一樣,如今的定位日漸清晰,支付寶、財付通專注于C端用戶領域,以快錢為代表的支付公司,則是以企業客戶為中心。第二,行業走到相對平靜、理性的發展階段。企業都開始務實地考慮發展問題,更加專注于自身競爭優勢所在的領域。因為資訊化金融或者説電子支付現在的量,在整個企業級市場裏邊,佔的比重還非常低,這個行業還需要大家一起來把盤子做大。第三,市場創新速度在加快,行業出現了各種新的形態,更加多樣化。例如,包括快錢在內的多家支付企業都在積極推進移動支付,百花齊放,給人無限想像。

  “按照現在的速度增長,支付行業起碼還有10年-15年的高速增長期。 ”關國光對産業前景十分樂觀。易觀智庫的預測同樣指明瞭支付行業未來可期——2015年,中國第三方網際網路支付交易規模將達到139200億元,網際網路支付註冊賬戶規模達到13.78億,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將達到7123億元。

  可以説,2012年電商在金融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金融業也從電商身上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毫無疑問,2013年,電商與金融的互相滲透還將深度展開,這兩個息息相關領域之間的競合也將帶來更完善的體系、更好的體驗,這應該是一場多贏的大戰。  本報記者 陸綺雯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