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報:“十二五” 資本大國走向資本強國

2011-01-17 10:29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程軼文

  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我國資本市場也隨之邁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中國證券報認為,未來五年,中國資本市場應該在“十一五”基礎上,落實中央提出的發展任務,堅持市場化、國際化改革方向,堅持“加強監管、放鬆管制”的監管理念,充分發揮好在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應有作用,完成從資本大國走向資本強國的各項基礎工作。

  “十一五”是我國資本市場改革力度大、克服困難多的五年,也是市場發展快、市場變化大的五年。經過五年不懈努力,資本市場積蓄了更好更快發展的有利條件。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要求、奮鬥目標、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也對資本市場未來五年的發展任務提出了明確要求,要求“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顯著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積極發展債券市場,穩步發展場外交易市場和期貨市場”。

  中國證券報認為,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要求顯著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近年來,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發展迅速,但總體上銀行間接融資仍佔據主導,直接融資比例明顯偏低。這種融資結構宏觀上使金融風險高度集中于銀行體系,加大了風險隱患;微觀上不利於平衡企業資産負債水準,制約了企業的持續發展能力。要在發展股票市場的同時,大力發展債券市場,顯著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這有利於改善企業的財務結構,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增強企業發展的活力;有利於在貨幣政策從適度寬鬆轉向穩健的背景下,保持社會資金供給總量的合理平衡;有利於改進宏觀調控的方式和手段,增強宏觀調控的彈性和有效性,對今後幾年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要求加快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在世界經濟結構大調整的格局下,受資源、環境、出口等多方面制約,我國現有的以傳統加工製造業為主的經濟結構難以持續。調整經濟結構,關鍵是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建立健全層次豐富、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資本市場體系,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既能助推傳統産業優化升級,提升我國製造業的核心競爭力,又可以合理引導企業兼併重組,淘汰落後産能,促進優質資源向優質企業集中,提高産業集中度,為經濟結構調整提供重要的平臺和支援。

  落實創新型國家戰略,需要充分發揮資本市場支援創新創業的機制優勢。國際金融危機之後,主要經濟體紛紛把新能源、新材料、網路資訊、生物醫藥、節能環保、低碳技術、綠色經濟作為新一輪發展的重點。面對這一重大趨勢,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刻不容緩。這些年來,證監會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為一大批高科技、創新型企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援,初步形成了以資本市場為紐帶,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等各種資源共同參與創新創業的機制。要進一步強化資本市場支援創新創業的優勢,加快場外市場建設,促進科技與資本有效融合,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

  拓展對外經濟合作空間,需要有效提升資本市場的支援和保障能力。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聯繫日益緊密,需要繼續深化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支援境內企業“走出去”,利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維護我國在大宗商品貿易中的重大經濟利益,需要積極穩妥發展期貨市場,逐步增強我國在大宗商品定價中的話語權。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拓展境內資本境外投資渠道,逐步提高境外機構和資金在境內市場的參與程度,需要穩步推進國際板建設,逐步推出跨境新品種,增強我國資本市場對國際資源的集聚能力。

  中國證券報認為,時乎時,不再來。市場各方要緊緊抓住並利用好機遇,創新改革理念,不斷健全有利於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創新發展理念,全面提升資本市場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能力;創新監管理念,為推動資本市場縱深發展提供有效保障;創新服務理念,為各類市場主體利用資本市場創造條件。通過系統上下和市場各方的共同努力,我國資本市場在未來五到十年,乃至更長一個時期中,就能實現從資本大國到資本強國的歷史性跨越,推動中國經濟走向真正的強盛。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