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京華時報)
曾經是一個帶著貶義色彩的詞彙,如今卻成為“善於投資”的代名詞。看準經濟大勢,找準投資項目,充分利用手中的資金,獲取最大利潤,這本就是投資的核心。從這點看近幾年的環境,炒房的確是正確的選擇。城市化進程勢不可擋,優質土地資源很是有限,房價上漲無人能阻,投資房地産一夜暴富的例子處處可見,富豪榜上房地産巨子比比皆是,鉅額利潤席捲了越來越多的人。無人能阻擋這種對巨大利潤的嚮往,炒房,從少數人的投資行為儼然轉變為全民投入的投資行為。
城市化進程勢不可擋,優質土地資源有限,房價一路上漲,投資房地産一夜暴富的例子處處可見,富豪榜上房地産巨子比比皆是,鉅額利潤席捲了越來越多的人,無人能阻擋這種對巨大利潤的嚮往,炒房,從少數人的投資行為不知何時已經變成人們見怪不怪的投資行為。
投機心態瀰漫樓市
“炒房”曾經是一個帶著貶義色彩的詞彙,如今卻成為“善於投資”的代名詞。看準經濟大勢,找準投資項目,充分利用手中的資金,獲取最大利潤,這本就是投資的核心。僅從這點看近幾年的環境,炒房的確是正確的選擇。城市化進程勢不可擋,優質土地資源很是有限,房價上漲無人能阻,投資房地産一夜暴富的例子處處可見,富豪榜上房地産巨子比比皆是,鉅額利潤席捲了越來越多的人。無人能阻擋這種對巨大利潤的嚮往,炒房,從少數人的投資行為不知何時已經變成人們見怪不怪的投資行為。
現象
七成人在炒房
站在年末,回顧2009年的樓市,估計任誰都會感慨一聲:風雲變幻。
年初還是一派肅殺的北國風光,房價一跌再跌無人問津;年中,房價瘋狂飆升,炒房現象狼煙再起;年底,房價突飛猛進,一年房價翻番的樓盤比比皆是,投資、炒房更是幾乎全民參與。
浙江炒房團再現樓市,集體出現在南六環某項目。據該項目統計,30%以上認籌客戶是以投資為主的團購客戶,至於散購投資者,亦不在少數。
北四環某高端項目負責人透露,該項目4成左右購房者來自山西、內蒙古等地。也就是説這個項目至少有4成購房者是投資客。
記者年初採訪業內人士時,幾乎沒人認為樓市還有投資炒房現象;到了年中,業內普遍認為樓市投資購買行為僅在15%—20%,八成以上購買都是自住型需求;近期,業內普遍預計至少有4成需求屬於投資行為。有開發商甚至直言不諱,“如果把帶投資性質的自住購房算進去,估計至少有7成以上。”
美聯物業調查顯示,在北京三季度購房人群中,購房人主要用來投資保值或自住兼投資的比例達到了65%。而在二季度這一比例僅為32%,上漲幅度達到一倍以上。
短短5個月的時間,投資比例就已經迅速上升到如此“全民”的程度,不得不説是一個奇跡。
原因
投入少獲利高
在對炒房人,抑或説投資客的採訪中,記者發現幾乎所有的炒房人都認為在現階段炒房幾乎是一本萬利穩賺不賠的“投資行為”,尤其是挺過去年寒冬期的炒房人,更堅定炒房行為的正確性。
有投資客以今年為例給記者算了筆賬。他年初以14000元/平方米的價格買了3套50平方米左右的小戶型,如今該項目的價格已經漲到23000元/平方米左右,獲利超過60%,而且這次購買契稅僅3萬出頭,持有成本更低,4.8元的物業費雖然不低,但三套房子一年下來才8000多元。“我這還是全額付款,如果是貸款,獲利更大”,該投資者不無得意的告訴記者。
記者注意到,投資者都認為炒房的難度主要是選擇合適的房源,只要選好的房子,有足夠的啟動資金,完全不用考慮後期成本。上述投資者這樣認為:“沒有物業稅就等於沒有成本,雖然説要開徵物業稅,但我估計一兩年內不會出來,就算出來了,力度也非常小,所以,基本不用考慮成本問題”。
城市化進程中必然伴隨房價上漲現象,加上沒有物業稅這樣後期平衡的經濟措施,炒房在國內就成了穩賺不賠的“投資行為”。
年初,國內組織了多起美國購房團,報名爆滿,但幾乎都空手而歸。據媒體報道,團員們均感慨在美國買房便宜,但持有房屋的成本過高,房屋管理費、物業稅、地稅、房産稅等都比國內高。40萬美元的房子,平均每年的持有成本都在1萬美元以上。
期望
物業稅儘早出臺
雖然開發商不斷上調房價的理由是供需不平衡,但實際上,連開發商自己都並不認同這一説法。有開發商告訴記者,賣出去的房子相當一部分都沒有進入實際需求者的手裏,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房地産行業已經養成了相當一批“食利者”,他們完全把房子當做金融産品在炒作,沒有任何社會貢獻,只是通過倒手獲取高額利潤。
據了解,大部分項目開盤初期都有這樣的“投資者”介入,通過和開發商良好的關係,獲取優質房源,然後轉手獲利,而真正需要的購房者卻被從這樣的投資遊戲中擠出,不得不去購買更高價格的房子。
物業稅的開徵成為共同的願望。
中原地産華北區董事總經理李文傑認為,物業稅出臺前將令市場的實際空置率下降,有效提高房産的使用率,過多的出租房源將降低租金,同時市場的出售二手房源將激增,有利於抑制房價過快上升的可能,同時也可以對炒買炒賣的投機者形成壓力。